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Study about Demand, Supply and Satisfac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in Taipei County 柯秋雪1、楊宗仁2、李麗圳3、蔡秋敏4、徐綺櫻5、林妏燕6、葉翠蘭7 Chiou-Shiue Ko 1、Tsung-Ren Yang2、Li-Chun Lee 3、Chiu-Min Tsai 4、Chi-Ying Hsu 5、Wen-Yen Lin 6、Tsui-Lane Yeah7 1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3臺北縣社會局、4臺北縣社會局、5臺北縣社會局、6臺北縣社會局、7臺北縣社會局 1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3Social Affairs Bureau of Taipei County Government、4 Social Affairs Bureau of Taipei County Government、5 Social Affairs Bureau of Taipei County Government、6 Social Affairs Bureau of Taipei County Government、7 Social Affairs Bureau of Taipei County Government
研究背景與目的:臺北縣早期療育服務體系已建立雛型,政府部門致力落實政策的目標與實施方案;不過,目前尚未有相關研究計畫從事整體評估與研究,來探討早期療育現有服務資源、提供服務的相關問題、服務接收者使用資源的情形、使用資源的障礙與資源如何有效的傳遞等問題。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希冀檢視政府部門整體服務方案的供需現況與其滿意度,使能獲得實質的建議與對策,作為未來臺北縣早期療育政策制定的參考,以提升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服務品質,增進家庭的能力。 研究方法:本調查研究包含問卷、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問卷的對象為在臺北縣社會福利機構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家庭,採取不記名的方式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總計發出537份問卷,回收問卷總共442份,回收率82.3%,扣除無效問卷78份,有效問卷為364份,有效回收率67.8%。此外,本研究運用半結構性的個別深度訪談15位家長。針對臺北縣政府委託服務單位內之早期療育相關機構工作人員(如治療師、社工人員、教保老師等)舉辦三場迷你焦點團體。 研究結果:本研究結果簡述如下:1.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之家庭對早期療育的需求、使用與滿意度:(1) 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之家庭對早期療育服務的需求度高。(2) 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之家庭對早期療育服務的各項目使用有差異。(3) 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之家庭對早期療育服務的滿意度大多不錯,但是對幾個等待評估、療育與補助金的時間則較不滿意。(4) 不同背景變項與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之家庭早期療育需求與滿意度的相關大多不高。 2. 臺北縣目前已全面性建構早期療育的服務機制,從宣導、發現與篩檢、評估、專業的團隊服務與資源整合、家庭支持與支援等各項服務不遺於力地推動與實行,家長也大多肯定服務的用心;不過,整體的服務提供仍有改善的空間,如評估的等待費時,醫療資訊、專業與資源的合作尚待加強。 3. 公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專業人員反映公部門間認知仍有差異,跨單位的合作協調機制已經建立,然而尚待具體落實;目前社政單位推動早期療育相關服務最為積極。 4. 早期療育服務的供需分析:根據服務有責性、存在性、可近性、適當性、持續性、被接受性與被認知性、周延性與有效性、整合性的指標探討與分析,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之家庭顯示了對於早期療育的高度需求,臺北縣已確立了服務的有責性與被接受性,家長也多表示專業人員的努力;不過早期療育的人力與資源不足,服務指標尚未具體落實,服務存在性、可近性、適當性、持續性、被認知性、周延性與有效性、整合性仍未臻完善。 結論:整體而言,大多數接受早期療育服務的家庭需求度高、滿意度也大多不錯;不過,早期療育服務的使用有落差,而且服務的提供仍有改善的空間。根據本研究的供需分析,臺北縣已確立了服務的有責性與被接受性,不過服務存在性、可近性、適當性、持續性、被認知性、周延性與有效性、整合性仍未臻完善。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發現,針對早期療育政策及實務層面,提出立即可行建議與長期性建議。立即可行建議可分為:(1) 落實宣導工作,暢通資訊與諮詢的網絡管道;(2) 致力早期療育相關單位職責及其協調合作的完善;(3) 建立家長正確運用早期療育的能力與提昇親職教育的功能,一方面成立豐富與彈性的親職教育講座;另一方面與大學合作辦理長期的家長成長團體。(4) 建構專業人員的早療資源整合與心理支持溝通平台,提昇相關人員的協調合作。而長期性建議包含:(1) 積極發揮督導早期療育服務指標的功能;(2) 與大學合作,提供早期療育工作人員專業新知與諮詢的管道;(3) 建議一方面將個管中心轉型為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開創以社區為本位的早療服務;另一方面,輔助民間單位與大學合作成立早期療育中心,落實早期療育優質管理的機制,有效推動機構內優質早療工作的發展;(4) 規劃完善的交通藍圖,連結早期療育資源,必要時可提供付費的交通接送服務。 關鍵字:臺北縣、早期療育、供需、滿意度 [1] 本研究改寫自臺北縣政府社會局所委託「臺北縣早期療育服務供需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 標籤: 柯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