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十一屆 運用合作諮詢模式解決學前融合班級課堂管理困擾之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pplying collaborative consultation to coping problem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early childhood inclusive class 
黃志雄1*、王盈琄1、王停蕊1
Chih-Hsiung Huang1*, Ying-Syuan Wang1, Ting-Ruei Wang1
 1弘光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1Department of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 Hungkua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在課堂中孩子的情緒問題是老師在管理上所面臨到的一項挑戰,面對情緒方面有障礙的小孩來說,不管對特教老師或是一般園所的普通教師,都是每天在課室中極為常見的問題。對普通教師來說,常因為專業背景不比教特教老師來的多,以致資源往往過於缺乏,而不知如何協助孩子在情緒問題這層面更多的正向協助。本研究旨在運用合作諮詢模式,透過研究人員與家長及老師的討論,從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為問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以提供學前融合班級課堂管理困擾之因應策略。



方法:本研究採用質的個案研究法,以一位疑似自閉症幼兒之班級為個案,組織包括學者專家、園所負責人、班級教師、家長和大學生之合作團隊,透過每週一至兩次的觀察和合作諮詢討論,並以觀察及錄影方式,分析特殊幼兒干擾課堂秩序行為的模式及可能的原因,並經由文獻資料和腦力激盪和討論,以釐清問題和找尋課堂管理問題的解決策略。



結果:本研究之合作諮詢模式主要是由所有參與成員透過團隊討論、腦力激盪和溝通協調等方式進行,實施步驟及流程包括:組成合作團隊、討論及釐清需求、功能性行為分析、擬定初步策略、介入及討論、調整策略及再介入、資料統整及分析、和成效檢核。過程中所採用的策略包含以繪本故事引導個案與同儕互動,以及進行情境模擬,將個案與同儕於自然情境下進行錄影並分析,推測個案同儕互動之背後動機。研究發現個案在出現攻擊行為之前,皆因有外在因素而引起,且個案堅持度高,在社會互動中,較少以溝通的方式進行互動,大多是行為攻擊快於表達,造成與同儕出現爭執的狀況。透過合作諮詢模式與團隊討論,班級教師與家長較能釐清個案行為問題的原因,並調整處理個案行為和同儕衝突的方法。研究最後以訪談方式檢核合作諮詢模式成效,訪談結果顯示,合作諮詢模式能協助家長及老師覺察孩子行為問題背後的可能性,以及改變與個案的相處模式,能有效因應學前融合班級課堂管理困擾問題。



結論:運用合作諮詢模式,透過研究人員、家長及老師的意見交流,重新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個案的行為問題,了解其行為背後的動機。本研究促進老師反思:改變個案行為模式前,應從老師及家長的處理方式先做起,可用不同方式進行,給予孩子時間建立正向社會互動模式。
 


關鍵字:合作諮詢、學前融合班、課室管理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