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地板滾球課程應用於發展遲緩幼兒之研究
The Boccia Program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邱亭熒1、蔡曼嫻1、黃昀綺1、葉昀瑜1、康琳茹2
Ting-Ying Chiu1, Mam-Hsien Tsai1, Yun-Chi Huang1, Yun-Yu Yen1, Lin-Ju Kang2
1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私立心路桃園發展中心、2長庚大學醫學院早期療育研究所
1 Syin-Lu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Taoyuan Development Center, 2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College of Medicine, Chang Gu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地板滾球為近十年以來台灣在醫療、教育、運動三領域都積極推動的休閒活動,其對腦性麻痺與智能障礙之學齡兒童與成人在動作控制、語言溝通、休閒效益等均有顯著促進。因在兒童期建立休閒活動的興趣將影響其成人期對休閒活動的投入,所以近年台灣也開始推動學齡前幼兒進行地板滾球。由於學齡前幼兒發展程度差異,現行的體位分級、比賽規則與訓練教案均不適用。故本研究希望能為發展遲緩幼兒設計適當地板滾球比賽與教學課程,以期能促進其動作、認知、人際溝通等多方發展,並引起其對地板滾球活動的興趣,建立未來從事此休閒活動的基礎能力。
方法: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希望能夠解決推動地板滾球運動應用於發展遲緩幼兒的問題。研究者在策畫時期與教保員討論執行地板滾球所面臨到的問題,透過文獻的探討,決定依幼兒發展歷程,針對比賽分級、比賽規則進行適度調整,並設計相關教學課程。在課程執行前紀錄幼兒能力現況,教學過程中錄影紀錄觀察以利立即調整,並進行正式比賽。
結果:研究者參考地板滾球國際標準規則、國內外地板滾球課程教案與訓練計畫,並與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地板滾球裁判、教保員等相關人員進行研討,設計了「發展遲緩幼兒地板滾球比賽能力分級表」、「發展遲緩幼兒地板滾球比賽規則」與「12週發展遲緩幼兒地板滾球課程教案」。「發展遲緩幼兒地板滾球比賽能力分級表」主要依循地板滾球比賽選手體位概念,依幼兒球類運動發展進行評估,包含:坐姿控制、抓放、推滾、單手過肩投擲、單手低手投擲、踢球等能力,並依結果區分四級:A級-具穩定投擲能力;B級-投擲能力不穩定,但具穩定抓放能力,使用軌道滾球;C級-具穩定推滾能力;D級-推滾能力不穩定,需要斜坡道協助推滾球。並依各級動作能力,調整地板滾球規則成「發展遲緩幼兒地板滾球比賽規則」,包含:A級-縮小版場地、標準球具與規則;B級-縮小版場地、標準球具與規則、並添加軌道輔助投擲;C級-推滾版場地與直徑90公分治療球,進行推滾球;D級-推滾版場地、直徑90公分治療球與斜坡道,進行推滾球。分別針對四級幼兒設計「12週發展遲緩幼兒地板滾球課程教案」。研究結果共有28位發展遲緩幼兒參與,經能力評估後有7名幼兒為A級、7名為B級、8名為C級、6名為D級;依分級分成2組,各進行每周1次,每次30分鐘,為期12周地板滾球教學課程,並於課程結束後進行正式比賽。
結論:在進行適當比賽分級與比賽規則調整後,所有發展遲緩幼兒均可參與地板滾球教學課程進行,並可以參與地板滾球比賽。未來可依此模式推動發展遲緩幼兒從事地板滾球運動,並可進一步研究地板滾球活動對發展遲緩幼兒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