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高風險家庭相關發展遲緩個案發展評估-以區域醫院為基礎之病例探討
Clinical Evaluation of High risk family related case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 Regional Hospital based Study
吳旻璇¹、郭秀惠²、曾家郡³、陳怡君*
Min-Hsuan Wu¹ , Hsiu-Hui Kuo² , Chia-Chun Tseng³ , I-Chun Chen*
東元綜合醫院復健科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Ton-Yen General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有發展遲緩相關問題的孩童轉介至早療聯合評估後,除了確定醫療診斷及各功能領域之發展能力外,釐清病因及危險因素找出適當的治療預防措施及擬定後續處遇計畫也是重要的課題。造成發展遲緩的可能病因,根據國健署的定義分類,包括缺氧、感染、外傷、顱內出血、染色體/基因代謝、先天症候群、心理社會環境、毒物、早產、聽力視力障礙等,其中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往往與高風險家庭因素重疊相關,根據兒福聯盟定義,當家庭遭遇重大變故、陷入經濟困境、負擔家計者重病、婚姻關係不穩定、家中成員經常衝突、患有精神疾病、酒藥癮等危機事件,而本身又缺乏有力的支持系統和足夠的資源來處理危機,就是所謂的”高風險家庭”,本研究透過以醫院為基礎的病例探討,期望更了解並釐清高風險家庭個案個別因素與評估結果特性。
方法:本研究機構為新竹縣某區域教學醫院之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所有個案都會按照各自不同評估時間當下的年齡及狀況使用診斷型工具評估不同領域的發展功能,同時由專職社工作家庭功能評估,並對高風險家庭進行後續通報及可能的處遇計畫。此研究收集2019年全年度學齡前因有發展遲緩問題至本院聯評中心參與評估的兒童,紀錄其中有高風險家庭特殊個案之各項評估結果,並針對高風險因素分類進行交叉分析。
結果:本中心於2019年收案共502位學齡前兒童,其中社工進行家庭功能評估界定為高風險家庭個案者44位(佔總收案8.8%),高風險家庭因素分為四大類:家庭結構不完整例如:單親隔代教養及失依兒童、暴力毒品議題、親職功能不彰、經濟壓力因素,並常常合併以上多重因素,個案平均年齡為49.7±16.6月齡,男孩女孩比例為34:10,其中親職功能不彰有42位佔高風險個案95.5%為最多、其次為家庭結構問題19位佔43.2%、經濟壓力因素7位佔15.9%、暴力毒品議題6位佔13.6%,扣除有兩位未完成評估,全體高風險個案(n=42)之功能性診斷分別為動作發展遲緩39位(92.9%)、語言發展遲緩37位(88.1%)、認知發展遲緩35位(88.1%)、社會情緒發展遲緩(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衝動過動)7位(16.7%)、交叉分析顯示,有別於傳統既定印象,動作發展遲緩在各類別因素皆與語言認知問題相同占高比例,主要是動作學習經驗不足導致、且社會情緒發展問題多發生於親職功能不佳之單一因素。
結論:本研究雖有數目較少、僅收集一家聯評中心、地域侷限性之缺點,但初步結果發現高風險家庭個案普遍有全面性發展遲緩的狀況,包括動作與語言認知能力,且各大類因素交互影響導致親職功能不彰因素最多,因此,往後針對高風險家庭個案除應給於全方位的療育介入(各職類專業團隊及特教老師),提升親職教養技巧及補強支持系統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關鍵字:高風險家庭、發展遲緩、早期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