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讓愛無遠弗界:面對COVID-19早療運用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模式之
研究
Love without Boundaries: Application of Routines-Based Model and Telepractice in Response to COVID-19
楊美華1、林玄玉 2* (報告者、通訊作者)、皮遠芝 3、金玉娟 4、莊惠雅 5、吳育雯 6、
王鈴閔7、許惠淇8
Mei-hua (Charity) Yang1, Hsuan-yu Lin2, Yuan-chih Pi3, Yu-chuan Chin4, Hui-ya Chuang5, Yu-wen Wu6, Lin-ming Wang7, Hui-Chi Hsu8
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
St. Theresa Opportunity Center
研究背景與目的:COVID-19在全球爆發,台灣也於今年2021年的5月起疫情警戒升級,導致各縣市之早期療育相關服務因此受到影響。本研究希望針對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的早期療育到宅服務團隊,在疫情警戒升級期間,如何運用遠距服務搭配作息本位模式讓服務不中斷,並進而了解運用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模式的技巧與成效。
方法: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希望能夠解決早療到宅工作團隊在遇到COVID-19,以致團隊無法到宅提供服務的問題。透過問題討論、文獻探討與評量,早療團隊運用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模式延續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服務。
結果:團隊決定運用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服務後,團隊針對遠距服務所需的設備與運用技巧在第一個月進行每周一次的專題討論;第二個月之後則進行每兩周一次的專題討論,必要時再進行個案研討。在初期,團隊訂立遠距服務之服務流程、彙整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模式的技巧、檢核以作息本位訪談(Routines-based Interview)導出的個別化服務目標之進度、以及家庭生活品質(FaQoL, Familiy Quality of Life)調查。為了方便及鼓勵家長/主要照顧者參與遠距服務,團隊在設備部分運用普及性高的手機與LINE通訊軟體。如此,大多數家長/主要照顧者不須再添購設備,也不用再學習使用新的軟體。若是沒有LINE通訊軟體或是利用網路有困難的家長/主要照顧者,則運用一般的通話設備。由於團隊在遠距服務的經驗不足,所以要從到宅服務模式進入遠距服務模式時,需要再重新建構服務流程與步驟,讓團隊成員可以有依循、容易上手。流程步驟運用起、承、轉、合的架構,將早療遠距服務與作息本位模式整合起來;每個步驟都清楚描述,避免團隊成員在提供遠距服務時,有不知所措的挫敗感。接受這些遠距服務的家庭,大多數在爆發社區感染前,皆已接受服務並訂有服務目標,所以在遠距的服務期間仍會執行並追蹤服務目標的執行狀況。在問題解決與討論期間,團隊大都是透過視訊彼此交流遠距服務經驗,並在彙整服務技巧後,更有脈絡地提供給團隊成員適時運用。在疫情趨緩、解封並恢復到宅服務後,團隊針對遠距服務與家長/主要照顧者進行家庭生活品質調查,以便了解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服務模式的成效。參與遠距服務的共有18個有發展遲緩兒童的家庭,疫情爆發前已服務的期間從3個月到34個月不等;兒童年齡從1歲到4歲之間;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兒童的有7位,發展遲緩證明者11位。從疫情期間的服務結果團隊發現:透過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模式,有13位兒童的目標執行進度不受疫情影響順利執行;有5位則因為受疫情影響,雖有遠距服務,但個別化服務目標的執行進度與之前的執行進度相比變慢。由此可見,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模式的進行可以幫助70%以上的家庭維持療育服務進度。另外,透過家庭生活品質的調查,家長/主要照顧者也表示,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模式,在疫情期間,可以幫助家庭生活的面向包括: (1)幫助家長更了解如何與孩子互動、(2) 幫助家長花時間在孩子身上、(3) 幫助孩子和大人一起互動、(4)幫助孩子玩玩具和使用物品的能力。
結論:結果顯示,遠距服務結合作息本位模式在早期療育的運用,可以幫助有發展遲緩嬰幼兒的家庭,在COVID-19疫情期間,依舊可持續接受早期療育服務。
關鍵字:早期療育、遠距服務、作息本位模式、家庭生活品質、以家庭為中心、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