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以社區為基礎多層次早期介入服務支持系統
Community-Based Multi-Tier Early Intervention System of Support,CBMTEISS
吳佩芳1、陳瑞旻1
Pei-Fang Rachel Wu、Jui-Min, Chen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研究所
1Graduate program of Early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 早期療育的介入,主要目的為期待可以透過服務的提供,協助家庭以及特殊需求幼兒有更高品質的生活,減少或者是避免後續長期需要其他相關的服務。很多時候特殊需求幼兒及其家庭在其所居住的社區或者是社會環境中,有其脆弱性以及同時擁有其已知的風險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協助家庭在自然的情境中亦或是所處的社區中,透過早期療育服務的介入,有效的滿足特殊需求幼兒以及家庭的需求是重要的。目前社家署所規劃帶領的早期療育服務逐步轉變為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中心的介入模式; 希冀在不強調修復的概念下,不論是治療師、教保人員或是社工等專業人員,都可以更重視「家庭」在特殊需求幼兒介入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僅能有策略在生活中促進兒童發展,更能協助家庭運用社區中的相關資源,進而達到家庭與社區的融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希望透過服務方案訪視進行現場服務提供狀況的調查,並且將資料分析並輔以文獻回顧進一步建構以社區為基礎多層次早期介入服務支持系統的概念。
研究方法:本研究運用文件資料分析、訪談以及文獻回顧等方式進行研究。研究者除了透過社區療育服務工作指引以及品質指標中的以家庭為中心以及以社區為基礎的相關指標進行社區療育據點訪視實資料收集的依據外,同時佐以質性焦點訪談縣市政府早期療育主責以及規劃單位之相關人員,同時進行相關文獻回顧進而了解整個社區療育服務之現況與脈絡。
研究結果:社區療育工作指引以及品質指標強調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早療服務,透過與家長一起工作,提升家庭的能力,然後落實在生活中提供機會讓幼兒可以從生活中的自然情境與機會提升應該要提升的能力進而促進其發展必且促進家庭融合。研究發現,不論是主責早期療育規劃的縣市政府承辦人員,或者是第一線的服務提供者(含所有不同背景之專業人員),早期療育的核心精神: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多數均沒有明確的概念,且如何有效的落實在過去的時間也沒有被明確的告知,因此在傳遞服務的過程中,只能以滿足療育課程的方式當成早期療育服務提供的主要方式,家長以及整個家庭在療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也因此備受影響。同時因為概念不甚清楚的關係,導致在社區療育服務的規劃上層次與目的不甚分明。
結論與建議: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了以社區為基礎多層次早期介入服務支持系統(Community-Based Multi-Tier Early Intervention System of Support,CBMTEISS)的概念。所有的早期療育服務,不論是在任何系統中提供服務,都應該緊扣以家庭為中心以及以社區為基礎的早期療育務核心概念,清楚知道家庭是我們提供服務的對象之一,同時有社區的支持,是讓我們的早期療育服務會有更好成效的關鍵因素,因為最終,所有的家庭以及幼兒都是生活在社區當中,當社區友善、理解幼兒以及家庭的需求,不但幼兒可以在所處的社區中能夠獨立的生活,家庭可以有機會有支持度高的社區環境中,更能夠有效的教養家中的特殊需求幼兒,也能夠更朝著社區融合的願景前進。CBMTEISS是建構在三級預防的概念上,第一層T1是針對所有社區中的人以及幼兒,在相關的服務中應該思考著如何針對所有人推廣兒童發展的概念,並且如何運用遊戲促進兒童的發展。第二層T2的部分是針對發展遲緩的幼兒,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透過跨專業的合作,主要強調透過團體或必要時才以個別的方式提供介入。一樣強調自然情境以及作息活動融入目標,因此家長透過示範以及模仿可以成功的運用策略在自然情境中與特殊需求幼兒互動。在T3的部分主要是針對身心障礙的幼兒,在這個層次因為家庭或者是幼兒的需求相對性的高,因此在介入的頻率上除了一樣強調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外,更強調個別化的差異與高度的需求。
關鍵字: 早期介入,早期療育、社區療育服務、 三級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