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3屆 使用肌內效貼紮在腦性麻痺兒童的運用成效並應用於腦傷兒童(文獻回顧)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使用肌內效貼紮在腦性麻痺兒童的運用成效並應用於腦傷兒童(文獻回顧)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Kinesio Taping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nd use in brain-injured children(rivew)

 

蘇于庭
Su Yu-Ting

 

童綜合社團醫療法人童綜合醫院
Physiotherapy Unit of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Section, Tung’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

 

【目的】

近年來在臨床上兒童腦傷出現的頻率跟腦性麻痺兒童相比有逐漸接近的感覺,以兩類兒童疾病來說皆是腦部損傷影響到肢體的張力及協調性造成動作困難,肌內效貼紮也是很常用來使用在此類兒童的相關治療及研究,根據分析文獻加入肌內效貼紮,可增加動作角度及功能活動來做延伸討論並分享實際介入於腦損傷兒童使用貼紮案例。

【方法】

本文採文獻回顧的方式,使用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等資料庫進行系統搜尋,文章的參考關鍵字包括Kinesio TapingGrip strengthCerebral palsyRange of motionHand FunctionMotor Function,搜尋近8年內的文獻共15筆,篩選後挑出8筆來進行文獻分析。

【結果

分析5篇文獻為隨機控制試驗,收案樣本數量多介於28~35之間,年齡分布在4~12歲間,皆比較有無介入肌內效貼紮,貼紮部位有上肢及下肢,使用頻率最多的評估工具為ROM其次為功能性量表GMFCSBOTMBWeeFIMPEDro等,表示在介入貼紮的部位能夠有效的改善關節角度且在運動功能之間存在顯著關聯性,並在其中有3文獻回顧的文章表示肌內效貼紮在粗大及精細的動態功能上的影響比姿勢與靜態活動更有效果,且可有效的改善運動功能和動態活動

【實務經驗分享

在實務經驗上介入的個案為3歲的腦傷幼童,為右側痙攣型上肢張力較下肢高,上肢肌肉張力為2分被動關節活動可到完全角度遠端指節張力較高動作時容易握拳不易放鬆,在右側掌指背側伸肌處進行肌內效貼紮並給予輕度張力,在主動關節活動角度角遠端指節伸直增加10度近端指節及掌指伸直增加5度,對於手部功能性動作上可達到較高的自主抓握及放開物體。

【結論】
在實務經驗上使用貼紮介入在腦麻及腦傷的兒童上,在被動關節角度上可達到功能性角度及肌肉張力在2分的個案,在牽拉過後並給予患側貼紮,皆可在主動關節角度及功能活動上有明顯的改善,但肌內效貼紮使用在兒童上較容易有過敏及個案將貼布斯掉的問題,故貼紮的介入時機及持續度仍是我們需要持續研究討論的方向在文獻上在患側肢體上運用肌內效貼紮在功能性活動及日常活動上皆有顯著差異,利用肌內效貼紮的方便取得性及可衛教性在以家庭為中心的療育下也可讓家長在家中幫助兒童在參與活動時可使用貼紮介入。

 

關鍵字:Kinesio Taping, Grip strength, Cerebral palsy, Range of motion, Hand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