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4屆 實務方案發表【「從西出發,一童前行中!」社區化服務方案】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鄭婷予、戴恩昕

 

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臺中市第一區兒童發展社區資源中心)

 

方案緣起:兒童權利公約指出,家庭為社會之自然基本團體單位,應受社會及國家之保護。所有兒童有權享受家庭、社會及國家為其未成年身分給予必需之保護措施,不得因出生或其他關係而受任何歧視。延續此項基本人權的規範,兒童權利公約更進一步的將生存發展權與公約第2條禁止歧視、第3條第1項兒童最佳利益及第12條表意權並列為公約之四項一般性原則。

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保障之落實應該要以「確保其尊嚴、促進其自立、有利於其積極參與社會環境下,享有完整與一般之生活」為指導原則;而此原則的核心即在於促使身心障礙兒童能夠最大程度地融入社會。在開展防止和消除一切形式歧視身心障礙兒童的工作中,應採取措施如針對所有公眾和具體的專業人員群體開展宣傳和教育活動,以防止和消除對身心障礙兒童事實上的歧視行為。

每位兒童皆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兒童發展社區資源中心提供有關兒童發展概念宣導及發展篩檢、專業人員培力研習、社區融合等早期療育服務,便是期盼能維護兒童基本權利和最佳利益,陪伴每位兒童走在自己的發展時區中,並使用專業工作方法,提供其父母、照顧者等,充分的資訊和支持,同時,亦透過和在地社區的互動及合作,促進社區民眾關注兒童發展,進一步認識早療家庭及特殊兒童,並視其為社區一份子,為兒童創造友善社會環境。

 

方案目的與具體目標:期藉系列社區化活動宣導有關兒童發展概念、早期療育服務,促進社區民眾認識中心服務和早療幼兒及其家庭,建立正向早期療育概念,相關活動包含社區宣導、兒童發展篩檢、兒童發展知能及篩檢研習、教具圖書借閱、社區融合活動,亦期待透過資源拜訪,促進資源網絡互動,共同關心兒童發展,以利中心服務推廣並深化社區服務。

 

方案規劃設計:兒童發展皆有其順序與時程,我們以時序為概念規劃方案,分為「兒童發展現在式」、「兒童發展過去式」、「兒童發展未來式」三項子方案,並搭配生態系統理論,活動內涵分述如下:

1. 兒童發展現在式包含「共童關心社區宣導」、「兒童發展篩檢」、「小瑪寶大耳朵線上投稿」,於現今、當下兒童所處之社會環境努力,與正式資源合作,配搭不同形式之活動,觸發社區民眾關注兒童發展議題,瞭解早期療育意涵,並培養友善接納意識。

2. 兒童發展過去式規劃「兒童發展不NG-專業人員早療知能培力系列講座」,透過資深講師分享過去服務與互動經驗,及對於早療兒童之專業知識,借重其專業積累,增進幼兒托教人員專業知識,拓寬其照顧專業並提升收托意願,使兒童在家庭系統外亦可得到妥善照顧。

3. 兒童發展未來式則有「陪童共讀樂樂森林閱讀屋」、「童在驛起社區融合活動」,以幫助兒童及家庭未來持續於社區活動為展望,個別充權,為使其能更自在地融入社區做準備,開發社區友善資源,創造早療家庭和社區間的互動及正向經驗,提升社區參與意願。

 

成果及成效分析:依方案活動辦理情形歸納及整理,共童關心社區宣導共辦理10場次、9,479人次,兒童發展篩檢6場次,小瑪寶大耳朵線上投稿8場次,兒童發展不NG-專業人員早療知能培力系列講座4場次、111人次,陪童共讀樂樂森林閱讀屋共辦理59場次,其中篩檢諮詢29場次,童在驛起社區融合活動共辦理2場次、17人次。

透過活動問卷調查分析及質性回饋得知,中心辦理之專業人員早療知能培力系列講座,超過九成的專業人員認為透過研習有助托育人員瞭解兒童發展知識及發展檢核表之使用,亦對自身專業知能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回饋透過課程有提升自己照顧遲緩幼兒之意願,並於課程進行過程中,藉講師與成員間的交流討論,學習到如何與家長互動使其關注兒童情形,以及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童在驛起社區融合活動共計回收8份問卷,分析結果顯示普遍家長皆認為透過活動參與,有效增加親子間情感交流的機會以及兒童生活經驗豐富度,且對於社區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頗具意義,也因此未來仍有意願帶兒童一起到社區逛逛、參與活動。

 

結論或建議:我們深知兒童從社區而來,亦須回歸社區生活,因此借系統理論延伸,整合社區資源規劃辦理方案,以兒童成長環境作為出發,盤點並尋找友善、合適資源辦理活動,使兒童獲得多元的發展學習機會外,家長們對於社區在地文化特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透過實際參與活動,知道社區友善之資源,也藉由此次的正向經驗,未來更願意帶著孩子參與中心或社區之活動,社區民眾則透過直接或者間接的互動,對於發展遲緩兒童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時透過活動成效與分析及質性回饋,可得知社區化服務方案之重要性,我們藉由社區化服務方案多元活動與管道,向社區民眾宣導兒童發展及早期療育概念和相關資源,讓社區民眾更瞭解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並透過專業人員借力使力,讓發展遲緩兒童得以接受妥善照顧,也有助潛在服務對象能接收資訊並得到有效協助,以達社區預防,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和早療家庭一同探索社區,和其中的人事物互動,盡可能地建立正向經驗,和社區一起學習,創造早療家庭於社區中的價值,間接促成去標籤化之友善的社區環境。

 

關鍵字:早期療育、以社區為基礎、社區宣導、社區培力、社區融合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