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王楹筑*、張羽萱
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
壹、 方案緣起
和平區是臺中市轄域內唯一的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該區 0-6 歲兒童人口統計為 530 名,估計約有 46 名遲緩兒童,109 年通報與社資中心整合後,該區累計 服務個案為 68 名遲緩兒童。
為落實「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精神,針對兒童的日常接觸者提供 知能及技巧上的增能,對資源網絡及社區大眾則持續以宣導倡議來推動服務,並 透過資源拜訪跟開發,將資源留下來已達到永續。
貳、 方案目的與目標
一、 方案目標 依據生態系統理論從家庭到社區,提供相關服務讓服務使用者了解兒童發展與早期療育的重要性,辦理社區宣導活動,為早療家庭倡議,透過資源聯繫會建 立與社區單位的合作機制,拓展早療資源網。 二、 方案目的 (一) 透過幼兒團體課程,補充和平的區療育資源。 (二) 透過兒童發展指導服務,使老師對兒童發展知能的了解,學習引導特生的教學技巧,並將專業人員之建議運用在教學現場。 (三) 藉由親職諮詢及示範,使家長對兒童發展知能有所了解及認識。 (四) 透過社區活動辦理,增進社區民眾及相關單位對早療的認識,促進網絡間的橫向連結。
參、 服務規劃與設計
一、 服務對象 實際居住於和平區域 0-6 歲兒童、社區民眾及其相關資源(如幼兒園、衛生所、在地機構或其他等)
二、 執行內容 (一) 補充療育資源 由專業人員針對確診遲緩兒童提供療育課程,以補充當地療育資源缺乏之情形。
(二) 兒童發展指導與親職增能 針對幼兒日常接觸對象,引進專業人員提供教學示範,使老師認識及學習兒童發展知能;針對於家中主要照顧者則提供諮詢示範服務,提升家長親職功能。 期待服務能增加照顧者對兒童發展的敏感度、達到增能照顧者。
(三) 早療倡議推動社區融合 針對社區民眾辦理親職講座或社區宣導活動,增加大眾對兒童發展的認識,並拜訪網絡單位辦理聯繫會議建立良好關係,增加單位間的交流,建構完善的和平資源網絡。
肆、 服務成果成效分析
一、 補充療育資源 110-111 年辦理的幼兒團體課程,共 55 位,提供職能治療 75 人次,語言治療 75人次,認知學習 16 人次 ,總計服務 166 人次。 二、 兒童發展指導與親職增能 (一) 幼兒園教師 110-111 年因應偏鄉資源缺乏,因此藉由幼兒團體課程的引導,將觀察及發現到的幼兒議題,提供適切的教學方法給幼兒園老師,達成實質教學幫助,以提升老 師的基本兒童發展知能概念,挖掘潛在個案,兩年間共 10 位教師參與,16 人次。 110-111 年辦理幼兒團體課程示範,有 100%參與的老師經過諮詢後皆學到 1 項以 上的活動技巧,且能將建議的活動運用在教學現場,或設計於教學策略中質。性分析中,老師所學到的技巧又以語言學習引導技巧及以搭配團體活動設計技巧與增加孩子發展能力的引導技巧為最多數。 (二) 主要照顧者 專業團隊諮詢服務兩年間服務,提供職能領域諮詢 21 人次,語言領域諮詢 22 人 次,認知領域 13 人次。 透過專團諮詢,原本無醫檢兒童,經諮詢後,有 71%家長們願意連結醫療評估; 顯示專團諮詢有助於照顧者理解個案發展需求,進而願意連結正式的評估資源來 了解個案發展現況。服務更依家庭能力設定執行目標,讓家長執行上意願提升, 執行度高,從中協助到家長在教養上的困境達到增能。 三、 早療倡議推動社區融合 (一) 親職示範講座 兩年共辦理 3 場次親職示範講座,語言領域 2 場次,職能領域 1 場次,共有 51 位參與。綜合有 90%參與的家長能學習到至少一項親職技巧,效益達成率為 125%; 質性分析中,110 年的家長提到學習以親子閱讀技巧為最多。111 年則是學到的 以少看 3C 並與孩子玩球的遊戲為多數。 (二) 社區宣導活動 111 年於和平區環山部落與在地社區資源合作辦理一場社區宣導活動。 藉由辦理社區活動,有 64%參與的民眾能瞭解早期療育的重要性,效益達成率為 80%。
伍、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和平地區因內部資源較為匱乏,需仰賴外部資源的補充,因此,穩定的療育資源能使幼兒獲得療育的機會,再者因資源進駐的頻率仍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長遠下來應該以培力幼兒園老師及家長為主要目標,因此療育示範及兒童發展指導 的服務更顯得重要,由專業人員提供適切的居家教養技巧讓照顧者學習,達到以 家庭為中心的目標。 二、建議
辦理社區服務時發現和平區民眾對於早期療育及兒童發展概念仍不足,因此未來在兒童發展的觀念上應持續著力,有助於發現更多待服務的家庭。
關鍵字:早期療育、社區療育、原鄉部落、親職增能、社區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