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以世界衛生組織親職技巧訓練計畫促進新竹地區照顧者增能成效分享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ental Empowermen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Caregiver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in Hsinchu City
辜詠文1、謝明潔1*、宋維村2,3、丘彥南2,3、李素貞3、林祥源4、蔡文哲2,3、劉增榮5、
蕭媺妮6、諶冠潔6、陳姮縵5
Ku Yung-Wen1, Hsieh Ming-Chieh1*,Wei-Tsuen Soong2,3, Yen-Nan Chiu2,3, Su-Chen Li3, Hsiang-Yuan Lin4 Wen-Che Tsai2,3, Tseng-Jung Liu5, Mei-Ni Hsiao6, Guan-Jye Seng6, Heng-Man Chen5
1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2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精神科、3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4Azrieli Adult Neurodevelopmental Centre, 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5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6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
1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Hsin-Chu Hospital、
2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3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4Azrieli Adult Neurodevelopmental Centre, 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5 Foundation For Autistic Children And Adults in Taiwan、6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Yunlin Branch
背景與目的:衛福部及各地方政府為因應逐年攀升的早期療育服務需求,開始在網站上提供各類型的療育資源,但在照顧者的回饋中,發現以下二種情形:1.照顧者接觸多元的療育課程、訓練資訊、親職衛教技巧,代表接收不同治療師的建議、照顧者間熱心的訊息交換,照顧者對於該如何統整運用和取捨各方資訊感到焦慮;2.部分早療課程資源因供需落差,導致等待期過長,易錯過治療黃金期。故如何讓療育從治療室進入日常生活,使照顧者也有能力成為早療關鍵角色,是近年國際間一直探討的重要議題。
105年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與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合作,引進世界衛生組織(WHO) 與美國自閉症之聲(Autism Speaks)共同發展的「世衛組織發展遲緩兒童親職技巧訓練計畫(簡稱WHO-CST)」課程,通過本土化的調整,搭配更新翻譯的訓練者手冊、參與者手冊,並由台灣核心小組帶領訓練者,至今執行8年,成功推廣至全台14個縣市,29個單位。
WHO-CST為嚴謹且完整的訓練課程,包含9堂實體課與7次電訪、3次家訪,帶領照顧者提升教養技巧,進而促進兒童的語言能力、遊戲參與、學新技巧、改善問題行為。強調訓練者為教練的角色,在第一次家訪與家庭討論,並評估個案的能力表現、照顧者與孩子互動的模式,進而擬定孩子的目標。每堂實體課程均依參與者手冊的內容進行,訓練者會依照手冊內容講述,搭配示範影片、該堂課的重點訊息,讓成員依孩子的能力為劇本,進行模擬角色扮演。並於隔週進行電訪,透過討論和引導加深照顧者的執行意願。期待照顧者完成訓練課程後,學習核心的脈絡及親職策略,獲得增能。
方法:本研究成果分享新竹台大醫院新竹院區自2022年加入此計畫,連續三年開設WHO-CST課程,由兩位受過完整訓練的職能治療師和臨床心理師擔任課程訓練者,一共招收16組6歲以下發展遲緩兒童的家庭,其中僅1組家庭於參加3堂課後因家庭照護因素退出。15組家庭完整接受三次家訪,也分別於訓練開始前、訓練結束後、三個月的追蹤期填寫WHO照顧者親職技巧訓練測驗、家庭充權量表、自閉症治療評估檢核表、挑戰行為評估表-父母版、和適應行為評量系統(ABAS-II)量表。
結果:根據量表評估結果,WHO照顧者親職技巧訓練測驗呈現「照顧者的親職知識及技巧、家庭充權、與孩子相處互動的信心」,進步達顯著差異,也在三個月的追蹤期持續保有成效;自閉症治療評估檢核表、適應行為評量系統(ABAS-II),皆顯示「表達/語言/溝通」進步達顯著。
根據家訪觀察紀錄及照顧者口頭回饋,在第三次家訪時,所有參與家庭的兒童在「溝通要求、溝通分享、和遊戲能力」均有1~2的階段的成長幅度;多數照顧者主動表示觀察到孩子的眼神接觸增加,互動意願提升,與親子互動的頻率、遊戲時間增加,同時也表示,運用課程中的策略後,孩子在生活中挑戰行為出現頻率減少。
結論:家訪質性觀察及量表評估結果顯示,兒童的能力於課程進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尤其在溝通表達部分更為明顯;每次家訪評估皆觀察到,照顧者與孩子的互動時間逐漸增長,互動技巧越來越熟悉,因此提升了照顧者與孩子互動的動機和信心。
多數已完訓家庭回饋,此介入模式的內容與其過往接觸的療育經驗不甚相同,故初期每位照顧者接受度和執行動機不一致,然而隨著課程漸進式的學習、電訪與家訪討論引導後,照顧者發現自己些微的調整,可以促發孩子不同能力的進步,對課程的態度開始從懷疑、抗拒、猶豫,到願意嘗試、接受、認同,甚至結束後主動推廣此課程資訊,給其他家人、周遭早療照顧者們。綜合上述,於本院執行3年的WHO-CST課程,帶給發展遲緩兒童和照顧者,不同程度的成長以及在親職技巧中增能,未來期待更多醫療院所、療育單位加入此計畫,有機會讓更多照顧者成為孩子生活中的最佳玩伴,在正向有趣的氣氛中引導孩子持續成長進步。
關鍵字: 早期療育、照顧者增能、親職訓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