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寵物狗輔助發展遲緩兒童療育服務方案之建構歷程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et Dog Support Service Program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陳靜怡1,2、童伊廸2 *
Chen, Ching-Yi 1,2, Tung, Yi-Ti 2*
1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桃園服務中心、2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1Ede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Taoyuan Branch Office.、2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研究背景與目的︰在生態觀點中,服務計畫涵蓋所有家庭成員,能兼顧資源的可近性、可及性,發展遲緩兒童與環境之間的成功交流經驗,有助於發展,早療社工的工作任務包含提供親職技巧示範,成為親職教育、日常療育引導者,尊重兒童的能力與自發性,並透過觀察、保護、刺激與提示,引導家長帶領兒童在日常生活進行活動。發展遲緩兒童家庭中不乏豢養寵物者,在ICF-CY環境層面的評估e350,也包含「馴養的動物」,意指可提供兒童情緒與心靈支持的動物,例如:狗、貓、鳥、魚等,由此可知動物也被視為兒童與外在環境互動的重要因子(黃靄雯、廖華芳、謝伃鑫、潘懿玲,2009)。
為了改善實務工作和累積專業知識的價值,以實務反省的行動研究之概念,豐富早期療育社會工作之服務計畫面向,運用家庭中最珍視的寵物狗作為療育活動的媒介,探究寵物狗輔助療育服務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欲建構出寵物狗輔助療育服務方案,並將研究結果提供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實務者參考。
方法︰採行動研究方法,研究者邀請四組育有發展遲緩兒童之家庭,兒童年齡在2歲至4歲之間,兒童的主要照顧者為寵物狗之飼主,寵物狗的年齡5至13歲,亦等於家庭豢養寵物狗的年數,以家庭為活動場域,連續7次共12週的訪視及療育活動,在每一次訪視中,採取「觀察」、「思考與討論」、「行動」、「反思」的程序,不斷的循環與修正服務計畫。在第1次(前測)及第7次(後測)的訪視中,以嬰幼兒全面發展量表(DSIP)、親職能力自評量表,進行施測,並訪談研究對象,最後將研究結果進行整理與歸納,形成寵物狗輔助療育服務方案。
結果︰在行動研究醞釀期(第1、2次訪視):先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可執行的療育活動預估及練習;行動中期(第3、4次訪視):了解寵物狗、幼兒與主要照顧者的特質、能力以及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後,進行目標的擬定,每隻寵物狗有其獨特性,身體狀況、個性喜好、飲食習慣均影響療育活動的設計;行動後期(第5、6次訪視):發現家長能主動參與活動、學習到帶領的技巧、甚至運用相似的概念擴充療育活動方式;行動結束期(第7次訪視):療育目標達成,寵物狗輔助療育服務方案,以寵物狗做為療育活動的媒介,能引起兒童的動機及注視,提升專注力、記憶力、執行能力,且兒童在活動中能感受到遊戲的喜悅。DSIP的施測結果,4名兒童在認知、語言溝通、生活自理、社會性、粗大及精細動作的發展商數,均有提升。透過親職能力自評量表,家長表示在陪伴兒童執行寵物狗輔助療育活動的過程中,感到自信心的提升,相較於醫療院所的復健課程,家長表示舒適安全且沒有壓力,並且更有參與感。研究者在行動過程中的角色,充滿創造力、想像力,且以動物保護的觀點,反省活動設計中的缺陷並修正。以創造力為基礎的寵物狗輔助療育服務方案,可提升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認同感。
結論︰寵物狗輔助療育服務方案家長以更為用心的、充滿情感的方式與孩子及寵物對話,寵物狗毛茸茸的觸覺體驗,加上溫暖、不評價的特質,為互動關係植入希望感,建立了更好的依附關係。寵物狗輔助療育服務方案有助於兒童療育成效、是親子關係的催化劑、能提升家長的參與感、自信心、增加家長對兒童發展的覺察、並能提升社工員指導與輔助的角色和功能、社工員更具主動性且落實以家庭為中心的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關鍵字︰早期療育、行動研究、動物輔助、發展遲緩、寵物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