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家長支持團體服務方案
Parent Support Group Service Program
陳家蓉*、廖倩鈺、黃凱琳
Chia-Junc Chen*, Qian-Yu Liao, Kai-Lin Huang
臺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
Taiwan Association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TACDEI)
方案緣起:從幼兒園轉換到入國小是發展遲緩兒童成長就學的重要階段。家長/照顧者面對家中特殊需求兒童轉銜議題及多方多重角色壓力,考驗家長面對自我親職教養時刻,此時容易產生自我及他人關係調適的問題,為了因應提升家長/照顧者親職能力,期由透過家長支持團體的活動進行,做好心理準備及調整生活作息,迎接孩子轉銜階段各種挑戰,給予更多的社會支持,逐步建構非正式支持網絡。
方案目的:期待家中有即將入小學特殊需求幼兒的照顧者參與團體活動,透過多元活動的參與從中學習了解並應對兒童在轉銜階段的各種挑戰並適度獲得喘息機會,因此活動目的有下列幾項:
一、增進家長/照顧者迎接轉銜挑戰能力,協助孩子順利銜接下個學習階段。
二、邀請早療專業工作者提供親職諮詢,提升家長/照顧者的早療知能。
三、透過手作DIY,讓參與者沈澱身心靈安定情緒,自我療癒找回自我。
四、運用通訊群組,提供資訊分享及情緒支持,形成非正式支持網絡。
方案設計:團體規劃有十次活動,每周一次每次2小時,團體活動主題有有「早期療育知能」、「轉銜國小日常生活型態的轉變」、「自我調適」分為三大面向,分別敘述如下說明:
一、「早期療育知能」:「親職諮詢」由早療教保老師協助進行,討論範圍含括生活自理訓練到轉銜問題、就學安排及居家親職技巧等,引導家長學習;「親職加油站-轉銜分享」則邀請國小特教老師主講上小學應做何準備、可能遇到的問題為何以及相關資源的運用。
二、「轉銜國小日常生活型態的轉變」:包含「手作鉛筆盒」銜扣入國小後的鉛筆盒、書包該怎麼去做準備,生活周遭事物的處理;「早餐鬆餅日」透過製作簡易早餐及在家吃早餐作息的改變,逐漸孰悉國小生活作息與以往大不相同;「DIY小書」以手做小書為題延伸至親子共讀,增加親子互動時間並引導親子互動技巧,增進親子親密感。
三、「照顧者自我調適」:協助家長/照顧者自我調適找回自我為主軸,設計一系列活動有「綠意尋自我」、「繪繞心境」、「尋回自信」、「送給自己一個浪漫」透過活動體驗協助尋找自身興趣、獨處時間、找回自信心、愛自己,並在家庭、育兒與自己達成平衡。
方案成效分析:活動結束後透過問卷調查及半結構訪談收集資料,統計歸納結果顯示81%參與者對團體主題感到非常受益,「生態瓶GOOD!療癒」、「原來早餐的準備沒有很難」、「特教老師分享可以適合用在小孩身上」、「小書須發揮畫畫的技巧,有挑戰」;81%參與者表示團體對自己的影響有受益,「心情療育,有成就感」、「原來化妝愛自己很重要,改變並不難,需要勇氣」、「禪繞畫讓心裡平靜,身心靈有靜下心來思考」、「花束是個挑戰,偶爾浪漫也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參與團體的家長們對活動的進行及帶領方式均表滿意及感謝之意,團體過程中也有感受到團體成員的支持及關懷。
結論:參與團體的成員透過活動體驗團體成員分享生活經驗與內在情緒,在團體中感受氛圍,重新找到自我,影響較為深刻。
關鍵字:早期療育、幼小轉銜、家長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