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十五屆 偏鄉地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之探究

作家 / 第二十五屆 偏鄉地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之探究 報導

偏鄉地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之探究

The Study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in Rural Area

趙美媛1*、鄭伊彤1宋松遠1、許瑜真2、吳夢如2

Mei-Yuan Chao*, Yi-Tung Cheng, Sung-Sung Yuan, Yu-Chen Hus2, Meng-Ru Wu2

1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復健科

2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Wei-Gong Memorial Hospital

 2Children Development Center, Wei-Gong Memorial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居住於偏鄉地區的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大多因醫療資源不足、交通往返不便、早療資源分配不均、照顧者對兒童發展認知不足等,以及許多父母須到外地工作導致隔代教養的養育模式顯得較為普遍,而年長的照顧者大多認為孩子「大隻雞慢啼」,促使早療人員在進入社區後往往需要花費較多的心力及實際行動來推廣早期療育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共同參與以促進家庭及兒童發展。因此,本研究將探究偏鄉地區發展遲緩兒童早療服務資源之使用情形,以提供早療人員未來投入服務之參考。

方法:本院為苗栗縣北區之區域教學醫院,承辦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業務已近20年,早療團隊每周進行例行院內聯評業務外,每年也會定期到偏鄉地區進行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以幫助疑似發展障礙的兒童家庭及早獲得早療資源連結。本研究將針對居住於苗栗縣南庄鄉且家中有疑似發展遲緩兒童之家庭,由個案管理師從服務的案家中篩選出需要接受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之孩童,且受於家庭因素不方便帶至鄰近醫院接受評估的家庭。透過跨單位合作安排本院早療聯評團隊至南庄鄉社區服務據點進行評估,團隊成員包含兒童心智科及復健科醫師、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評估當日以闖關方式進行,讓家長全程陪同參與以了解家庭基本概況、兒童發展現況、家庭需求及療育資源使用情形等,並且現場給予衛教建議。評估後團隊成員將再針對特殊家庭進行會議討論,以協助後續療育資源連結和追蹤服務。

結果:本研究於112年4月和11月期間分別至南庄鄉永昌宮活動中心進行兩個上午場次兒童發展聯合評估,共服務11名,其中男童(55%)佔多數、平均年齡為59個月,主要照顧者為父母(45%)及祖父母(36%),轉介來源以社政單位(55%)居多,其次為醫療單位,而主訴以語言(64%)和認知(45%)障礙為主。經由評估結果發現有10名(91%)確診為發展遲緩,其中以語言(91%)及知覺動作障礙(45%)佔最多。在早療資源使用情形發現有6名(55%)孩童有接受到宅療育服務,而3名(27%)孩童確診為發展遲緩兒童但尚無接受相關療育服務,主要受於父母平時於外地工作假日才返鄉、家中有其他疑似障礙手足、經濟弱勢及隔代教養等因素,導致個案難以外出接受療育,必須等候專業人員的到宅服務。而從家長對早療的認知普遍都認同早期療育對家庭有一定幫助,但多數家長自認缺乏兒童發展概念、教養技巧不足及陪伴孩子時間過少等因素,大多仍期待早療專業人員提供到宅服務。

結論:偏鄉地區早療資源取得有限,到宅服務乃最符合家庭需求的介入模式之一。而從發現個案、篩檢、診斷評估、預後、療育介入及資源服務的過程中,早療人員除了須具備基本專業知能外,並且必須因應每個家庭文化差異、生活習性及家庭結構的不同,同時扮演支持、使能、指導、教育和諮詢等角色,與照顧者攜手合作成為夥伴關係,並且以家庭為中心為出發點,共同擬訂符合家庭需求的介入策略,讓偏鄉地區的發展障礙家庭亦能獲得完善的早療服務。

關鍵字:偏鄉服務、到宅服務、早期療育、發展遲緩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