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Low Cost Intervention Plan with contract for Professionals-the experiences of Jamaica 姓 名:陳蓁蓁、滿光哲、傅秀媚 所屬單位: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聯絡電話:04-22183382 E-MAIL:am@mail.ntcu.edu.tw (一)請填選您的論文最適合的發表方式:□口頭發表 ■海報發表 □口頭與海報 (二)您的大作屬於五大類的哪一類:■其他早療相關議題及臨床實作(含融合教育、綜合性服務) 從牙買加經驗談約聘專業人員的低成本早期介入計劃 陳蓁蓁、滿光哲、傅秀媚
研究背景與目的 牙買加是一個亞熱帶的島嶼,人口是從世界的其他地方移民的,融合成一個民族的大熔爐,形成多面向的國家民族生活。對障礙孩子的早期介入在1975年就始於京斯敦(牙買加之首都),早期介入課程多是以家庭為主,牙買加嘗試了一個低成本、以家庭為服務重點的早期介入方案特色。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在台灣較正式推動已逾十年,家長參與也逐漸受到重視,早期療育發展趨勢為:強調家庭的參與,提供家庭所需服務;牙買加與台灣相似之歷史背景,以及同時以家庭為主的早期介入目標,到底是怎樣的原因在牙買加可以成功推動低成本、以家庭為服務重點的早期介入方案?及其服務運作模式為何?這些問題是本研究想要嘗試去瞭解的。 研究方法 收集牙買加的早期介入相關文獻資料,以質的研究方法進行,探討牙買加的早期介入課程、方案發展、專業人員參與情形,針對研究主題深入探討,瞭解背後的脈絡因素,透過所搜集資料,進行歸納、綜合、解釋,試圖分析資料,找出牙買加與台灣早療服務之間相關的脈絡。 結果 牙買加的早期介入課程以Portage做為引導方針,包含三個部份:用表單做為發展評估、課程引導、使用者的操作手冊,所有課程中家庭都扮演一個核心角色,家庭必須克服困難來配合完成,牙買加的早期介入計劃裡的CRW﹝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Worker﹞多數是由父母來擔任。 Portage理論模式,使用上有它的優勢和劣勢。優勢是使用了一套完整建構模式,有其操作手冊、注意事項和協助,而且之後陸續許多國家都使用這套模式,國際會議間可以交換使用心得,這套課程易學易懂,具有彈性並且成效容易評估;劣勢是這套模式在不同文化間和語言間有其差異性,訓練時需要多做解釋和說明,Portage理論模式是以美國生活和文化為基礎,和牙買加的差異大,在行動接觸時鼓勵多給孩子和家長正面回饋和增強也和牙買加的育兒方式有很大差異,牙買加在照顧下一代時會受到過去奴隸制度下所形成的不穩定家庭關係影響,許多女孩未婚懷孕,孩子出生時是沒有家的,牙買加的信仰制度像是鬼怪之說讓15-17%的人們對障礙缺乏了解,覺得障礙是來自於上帝對人的處罰,還有人覺得這樣的孩子就只能終生在家或到機構並且不應該和其他人擁有相等的權利,影響到人們對障礙者的接受程度。 牙買加的早期介入方案的成功是因持續聘用多元文化社區工作者,多數工作者是女性且之前未受過訓練,並且多數是障礙者的父母或家庭成員,她們是在孩子接受服務之後被雇用的。方案中,無法有很好的薪資,很難和專業人員搭上合作關係,並且早期介入方案的訓練中,缺乏在大學或學院中有標準化的訓練課程;私人機構缺乏經濟基礎和政府資助而無法提供多元的服務內容。適度的訓練有助於更多的了解和學習,多元文化社區工作者一年裡需要在參與在實務工作中的理論訓練課程包括:牙買加使用版的Portage在早期介入的指引、教養技巧(行為管理技術)、心理適應和協助課程、語言和說話表達、視力和聽覺能力的了解、丹弗測試等。 牙買加在早期介入方案發展中有五個主要方法: 1、使用Portage的理論。 2、在Portage的理論下以行動去接觸家庭。 3、人力資源使用分成四種架構,第一部份就是CRW(多元文化社區工作者),佔了大約60%;第二部份是管理階層,由CRW中有經驗的、有能力的成員,大約佔20%;第三部份是專業人員,佔10%;第四部份是作決策的領袖。 4、早期介入方案的成功是因持續聘用CRW,並且多數是障礙者的父母或家庭成員。 5、在CRW方案中使用專業人員:方案有一小組的專業人員和一個較大組織CRW的人員,比例上是1:8。 這個計畫的成功,第一,使用父母成為工作人員。第二,計畫中的訓練成功,包括障礙孩子和一般孩子的融合課程有效提昇了障礙孩子的能力,從工作中去分析所需要的訓練課程。第三,在行動上的接觸,實施以家庭為基礎的訓練和改變負面教養方式。 台灣在推動到宅提估早期療育服務上,是依據個案療育評估建議,提供主要照顧者居家簡易療育策略,提供到宅服務成員之資格為:教授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課程之專家學者、領有相關專業證照者(如醫師、特殊教育教師、社工師、心理師、復健治療師...)、符合『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之專業人員資格並具有三年以上早期療育實務經驗者以及各縣市之早期療育通報或個案管理中心社工員並具有三年以上早期療育實務經驗者,然而,在專業人員之資格面對療育資源分布不均的現象時,依據兒童局網站指出,截至95年3月底國內共有11,493位發展遲緩兒童在個案管理服務中需要療育服務的協助,接受到到宅服務的有572位,對於十萬個慢飛天使而言,不到5%的到宅服務的服務量在「黃金療育期」上有其待突破之成長空間!台灣期以專業整合模式,實際到兒童家中提供療育評估及服務,依據專業整合建議,設計居家療育計劃,並有計劃引導主要照顧者配合執行之到宅服務實施計劃中,如果能參考到牙買加的早期介入方案將有助於台灣早療制度的建立。 結論 在本篇以牙買加的早期介入研究上,針對台灣提出以下建議: ①鼓勵積極參與早療之家長投入療育直接服務。 ②建構完整早療服務之在職課程以培訓專業人員。 ③透過與家庭共同工作並聯結教育體系資源以提供完整從家庭到學校的服務模式。 ④早療直接服務能讓投入家長介入非自願家庭之輔導與落實處遇計畫。 ⑤推動低成本的早療服務時能以效益性、影響性、關聯性、效率性、持續性等多面向進行方案評估。期待本研究之結論能提供給相關單位對早療家長的專業介入有初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