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 Study on Family Strengths Assessment of the Grandfamily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ren 余香靜、陳長祿、林香里、蔡于君 Siang-Jing Yu, Chung-Lu Chen, Hsiang-Li Lin, Yu-Chun Tsai 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 許多研究結果指出,隔代教養家庭對兒童之健康照護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當發展遲緩兒童處於隔代教養家庭,對家庭來說尚需再面對療育、教育及資源使用等等問題,更容易使家庭產生挫敗等無力感。研究者在早期療育服務領域中,經常感受到隔代教養家庭容易讓社會大眾貼上負面標籤,並且相關研究的呈現也較少重視隔代教養家庭的正向、潛在優勢。故本研究希望藉由運用家庭優勢評量工具以及訪談方式,除了嘗試實踐從正向角度思考服務對象需求與處遇之社會工作專業價值外,亦能透過一個個案家庭的呈現,以不同的樣貌來檢視發展遲緩兒童隔代教養家庭,並提出建議供相關研究與實務工作者參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學者張秀玉於2006年所提出的「家庭優勢評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單一個案研究方式,透過實際訪視發展遲緩兒童隔代教養家庭,與家庭進行直接對話、觀察和訪談,蒐集家庭資訊並做家庭優勢評量的分析與探討,最後提出研究的結果與建議。 結果: 一、在家庭溝通型態、外在資源互動、社會大眾看法及相關福利服務制度影響等等面向上呈現較多負向經驗及家庭需求滿足的困境,但當中亦可看出家庭自有優勢能量的發揮與解讀之處。 二、透過家庭優勢評量工具引導與家庭對話和檢視,能提高家庭自我表露的意願,同時有助於搜集到較多對家庭有意義的真實想法和經驗,及澄清和形成對家庭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三、藉由優勢觀點評量所需的互動過程,實務工作者能及時和家庭討論相關福利資訊,增進主要照顧者的主動性和積極尋求資源。 四、家庭有機會去察覺過去面對照顧或教養等問題時所得到的正負向經驗,從中學習和獲得肯定,提高家庭的信心,增進未來教養照顧的動機。 五、專業人員較能提醒自己以正向角度看待服務對象,減少認為家庭是不積極、沒有能力,同時亦有助於減少實務工作者的專業倦怠。 結論:透過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之建議供參:一、隔代教養家庭在親職教養、外展服務方面需更具體的社區化支持性措施,以協助家庭功能的提昇,例如成立以社區為中心的支持團體、運用志工陪同就醫/就學/就養相關業務辦理等。二、在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使用的情況上,建議:應增進隔代教養家庭資源獲取管道,並減少因缺乏彈性的制度,限制了家庭需求之滿足。三、在使用優勢量表的實務上,建議:需長期且有系統地的培訓人員、需有定期的督導系統支持、優勢評量的結果需與後續的IFSP相結合、優勢評量需持續的蒐集與更新、優勢評量與IFSP應為動態性的紀錄等。 關鍵字:早期療育、隔代教養、家庭優勢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