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Stand by me~ Exploration of the Parent Support Group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莊竣博1、陳蓁蓁2*、蕭珮如2、陳慧倫2、陳汝珍2、劉士伶2 Chun-Po Chuang1,Chen-Chen Chen2*,Pei-Ju Hsiaol2,Hui-Lun Chen2,Ju-Chen Chen2,Shin-Lin Liu2 1台中市兒童發展資源中心、2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附設彰化縣私立家扶發展學園 1Taichung City Child Development Resource Center,2Changhua County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 Taiwan Fund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研究背景與目的:處於社會變遷快速與多元價值並存的台灣社會,生育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家庭面臨多方挑戰,家長在面對多重角色的壓力下,容易產生自我和關係上的調適問題,為了因應家有特殊需求兒童的親職知能需求與家庭功能提升,藉此家長支持團體給予在地家長適切的社會支持,並於過程中形成同儕支持網絡,以及理解參與家長因團體動力而產生心理調適的相關因素。 方法:依據個管員對於參與團體家庭之內外部SWOT評估的分析結果,團體領導者擬定討論主題並依團體運作狀況調整,於團體結束後透過問卷調查與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蒐集,歸納參與成員因團體動力下促動心理轉化的因素,做為家長面對親職壓力與個人情緒時,在角色上的調整與改變之可能策略。 結果:團體的心理支持主題,內容包括(一)當下:我與我們(從我出發、互相認識)、我的家園(家庭角色與壓力);(二)過去:我的愛人(覺察、理解角色互動)、我的一天(教養正負向經驗);(三)未來:我的未來(對期望的轉變與對應)、我們與我(回歸自我、再次認識)。團體家長們表示:「透過家長間的經驗分享和老師的知識分享獲得壓力紓解!」、「分享與喘息是很重要的!壓力紓解很重要!」、「學習看到自己所擁有的!不要想自己的不足!」、「看看別人!看看自己!大家都有不同難處,要能正向思考面對。」、「話講多了…也好過點!生活有點調和!」、「學習以正向、樂觀的態度看待事情,轉換心情!輕鬆面對以及獲得特殊教育資源。」、「學習如何教導孩子的技巧、和先生要溝通、不要單方面的做、責任要共同分擔。」、「比較有時間檢討自己和小朋友需要什麼!」。家長們均滿意團體帶領及進行方式,也感受到在團體中被關懷與支持。 結論:(一)親職能力與親子關係之相關循環:家長面對特殊兒童之需求容易在親職能力上缺乏自信心,在親子相處關係上產生複雜情緒,從對特殊兒童的發展期待轉換成在親職知能上的學習目標,是一種從檢視自身情緒到自我成長的歷程。(二)家庭系統內助力與阻力間的轉換需有支持:主要照顧者在面對其他家庭成員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所呈現的觀念、看法、價值、態度上的差異,而產生教養孩子的助力與阻力氛圍之間造成的正負向感受,可經由團體中其他家庭系統的成功經驗交流而尋得解套之道。(三)面對「想要」與「需要」之間從過去走向未來:從婚前的理想浪漫與婚後的現實生活落差,引導家長回顧個人調適歷程,重新體驗團體成員彼此的生活經驗與內在情緒,感受人生的多樣與變化,因而找到自己的新方向,重新再出發。 關鍵字:家長團體、早期療育、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