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十一屆 發展遲緩兒童家庭拒絕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文獻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s of Non-Voluntary Familie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 in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謝聖仁1*、林雅容1、林靜宜1、莊喬絨1
 Sheng-Jen Hsieh1*, Ya-Jung Lin1 , Jing-Yi Lin1、Chiao-Jung Chuang 1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1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在台灣,發展遲緩兒童轉介早療通報進而接受個管服務並無法律強制性,因此有些家庭因為相關因素而拒絕接受早療通報服務。本研究收集相關文獻並了解其內容進而分析與探討,以釐清目前國內拒絕接受早療通報、個管服務的現象與問題。方法: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以關鍵詞「拒絕服務」、「拒絕接受服務」、「非自願性」搜尋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及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網站中專業文章(http://www.caeip.org.tw/html/fhtml/index.php)第1~9屆早療論文。扣除內容重複及不符合研究目的者,計有4篇。


結果:符合研究方法之文獻分別為計有4篇文章。分別編號為:A.發展遲緩兒童拒絕接受通報轉介社工介入服務初探(潘雨辰、郭煌宗、蔡明瑀,2004)、B.改善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同意轉介通報中心之成果分享(蔡明瑀、郭煌宗、潘雨辰、吳逸微,2005)、C.早期療育非自願性服務家庭問題初探-以苗栗縣為例(陳素禎、劉芷瑩、王月鳳、童伊迪、李欣靜、洪禎璟、郭煌宗,2005)、D.早療非自願性家庭親職功能提昇方案-以苗栗縣為例 (劉芷瑩、陳素禎、王月鳳、童伊迪、李欣靜、連婅妢、郭煌宗,2005)。探討此4篇文章得到以下結果。


(1)    在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分別以「非自願性」、「拒絕接受服務 」、「拒絕服務」,搜尋有關早療的文章只有兩則。顯示發展遲緩兒童家庭拒絕接受早療服務的議題較不被重視也是個較容易被忽視的議題。

(2)    編號A、B這兩篇文章有著延續性的討論。雖說在B文章中改變同意通報轉介服務之流程說明方式並無顯著成效,但研究者認為此方式仍值得期待長期的效益。

(3)    在編號C文中可發現,個案拒絕接受療育服務的原因大多非純粹的拒絕服務(3位,7%)。也就是拒絕的原因混雜著各種內外在因素。研究者歸納為外在的經濟、交通等因素;內在的家長觀念等因素。由此可知,家庭內外在因素是造成家庭拒絕接受服務相當重要的主因。

(4)    以編號D文看來,服務流程立意頗為良善。不過以現今台灣社工人員的個案量普遍偏多來說,此流程恐會淪為曲高和寡。但仍不可否認的是該流程有其價值性及必要性。

(5)    編號A、B、C、D四篇文章除A於2004年完成,其餘皆完成於2005年。這幾年來相關研究文章資料付之闕如。是否因為拒絕接受服務家庭數量已因前人的努力而有確實改善或有其他原因,目前不得而知。期能有相關研究能進一步探討。


結論:拒絕接受服務的家庭是早期療育美好願景中消失的一塊拼圖。家庭因為某些內外在因素而拒絕接受服務,但這些家庭往往是最需要協助的。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研究來提昇拒絕接受服務的家庭接受服務的比率。
 

關鍵字:發展遲緩兒童家庭、拒絕服務、文獻研究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