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2016-06-16 蘋果日報
早期療育協會今舉辦公益微電影首映會,現場來賓將蘋果貼在愛心樹上。許麗珍攝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投入0-6歲發展遲緩兒童服務,協會今舉辦「早療20+ 家的力量」公益微電影首映會,《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長期支持早療協會在花東地區推動早療到宅服務,7年來捐助1000萬元。
早療基金會副秘書長陳順隆表示,期待公益電影喚起民眾對早療的重視並改變傳統認為「大雞晚啼」想法,及早把握黃金治療期。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今舉辦公益微電影首映會,影片中描述一位有語言與精細動作發展遲緩問題的5歲小男孩,行為表現只有3歲,還不會穿鞋且常亂丟鞋子,令父母十分困擾,直到早療社工介入協助後,小男孩的狀況才慢慢改善。早療協會表示限於經費,此片都是由協會同仁或社工等素人演員擔綱演出。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總幹事蔡春娉指出,花東偏遠地區雖然有早療據點,但不少需要早療服務的家庭由於交通不便等因素,無法帶著孩子到據點接受早療服務,以致延誤治療時機。因此,基金會7年來支持早療協會在花東地區推動早療到宅服務,讓早療協會專業人員到宅提供語言、職能等專業治療。
早療協會表示,服務的個案中,3歲半的小蘭被鑑定出認知與語言發展遲緩,小蘭和哥哥姐姐們由阿公阿嬤照顧,住在東台灣深山裡,社工到訪時,家人搬出家中唯一的桌子,孩子們捧著小碗排隊,等待阿公用挫冰機給每人一碗沒有任何配料也沒有糖水的「清冰」,一家人分享這一碗幸福的清冰。協會表示,很多案家因交通不便或家庭經濟因素,接受治療並不容易,期待各界伸出援手推動到宅服務。(許麗珍/台北報導)
新聞出處: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