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七屆 摸索前進:無特教知能幼師教導自閉症幼兒之信念與策略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索前進:無特教知能幼師教導自閉症幼兒之信念與策略

Fumble and Forward: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Belief and Strategies of Teaching a Young Child with Autism

劉蔚萍1*、鄭淑翠2

Wei-Ping Liu1*, Shu-Tsui Cheng 2

1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2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1Department and Graduate School of Child Care and Family Studies, Shu-Te University,2Ede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背景與目的:在早療、學前特教或融合教育概念尚未融入幼教時,幼師培育並無特殊教育課程,本研究探討一位高職幼保科,畢業即進入幼兒園工作的教保員,在缺乏特教知能狀況下,如何摸索教導自閉症幼兒、在融合班成功就讀的過程。

 

方法:

1.對象及場域(均為假名) 

童老師45歲女性,高職畢後至幼兒園工作,第十三年時遇小麟,中度自閉症幼兒。高職無特教課,訪談時著重童老師回憶在無特教知能情況下,如何教導小麟的過程。小麟當年三歲,兩歲確診,上午在早療機構,下午至幼兒園。幼兒園共6班,著重傳統教學內容,如注音符號,大班幼兒學寫字,能寫名字及數字。

2.資料收集與分析

採半結構式訪談,經訪談者同意進行錄音,童老師須回想訪題有關的過程、情境、處理方式、相關人員反應與結果等,最重要的是她對過程及結果抱持的觀點,以主題分析法進行歸納整理。

 

結果:

1.害怕但從未「拒絕」:小麟無口語能力,如廁能力差,想上廁所時就把褲子脫隨地蹲著大小便,每天童老師處理至少五次,清洗地板、廁所、換衣服。

只能說先試試看,因為不知道能不能帶好他,接下來他會出現什麼問題?到底要怎麼教他?這是很害怕的,很害怕自己做不到,充滿疑問和害怕的。

2.看到幼兒的獨特性:

我上網找很多資料,問題是我覺得這些資料、教科書寫的,真的是可以用在每個孩子嗎?我不想跟著別人的步伐帶他,因為他們不是小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我要找到方法是我跟小麟可以媒合,他能接受,我可以看到他的進步。

3.想做就會「找方法」:摸索與嘗試,成功地改變小麟的行為,包括上廁所、沙坑。

為了讓他學站著尿尿,叫全班男生集合,小男生輪流尿尿給他看,我說:你看小朋友怎麼上廁所,他第一次可能沒辦法理解,我就每天上廁所時叫我們班排隊,讓他看,第三天他站著尿尿

4.全班一起來:融合是全班的事,包括教師和所有幼兒。

我覺得單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沒辦法的,小麟來的第一天,我跟小朋友講:小麟是我們班最小的弟弟,很小、比你們都小,我希望大家一起照顧他,你們是哥哥姊姊,我是他的媽咪跟老師,他是我們大家的責任。你知道小朋友的雞婆個性,我每天派值日生,就是幫忙輪流照顧他,我想用這種方式,小朋友都可以接受他。

5.親師合作與充分溝通:家長也是種重要資源,幼師要將家長成為助力。

媽媽接觸自閉症這塊很久了,有很多資源,我準備小冊子,寫著他跟同學和我的對話、我對他的要求,讓媽媽清楚知道他在學校做什麼,也寫要媽媽配合的事,我跟媽媽之間有充分可溝通的橋樑。

 

結論:

1.推動學前融合時,幼師的信念最重要,看到童師的分享,驗證「想做的人會找方法」。

2.童師雖缺乏學前特教或融合的自信或概念,但行動上囊括全班幼兒與家長,成為她的助力。

 

 

關鍵字:學前融合、幼師、自閉症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