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經濟弱勢家庭兒童團體生活自理能力之研究初探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Self-Care Skills in Group Life Activities of Children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陳杰1、陳蓁蓁2*
Chen-Jie1,Chen-Chen Chen2*
1中山大學、2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附設彰化縣私立家扶發展學園
1 Sun Yat-sen University,2 Changhua County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 Taiwan Fund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背景與目的:依據家扶基金會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2015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有57.2%兒少曾經因沒有錢買東西而一整天餓肚子、過去一年裡搭乘交通工具經驗以公車或客運79.1%最高、家庭中沒有人可以指導功課佔55.3%最多。同時,社工師臨床家庭服務歷程中觀察發現部分兒童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也較少接觸社會,隨著年齡愈大因文化刺激不足導致發展遲緩的比例也可能愈高。因此,本研究擬透過體驗教育、家庭生活自理、交通自裡、圖書館尋寶中培養弱勢家庭兒童日常自理能力並評估服務成效。
方法:本研究從文獻探討、服務計畫、過程紀錄、社區資源及團體回饋單進行內容分析。
結果:葛塞爾(Gesell, 1952)提出發展的原則包含有由簡單至複雜、由精細至整合、由頭到四肢尾端、由近到遠的的發展原則,為掌握兒童發展關鍵期給予適當的教育或刺激,避免一旦錯過學習的機會,對日後的學習效果將大為減少。弱勢家庭兒童自理團體回饋單分析結果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90%學會正確清洗餐具、80%學會自行到商品購物、70%學會自己煮三餐、自己手洗衣物、學會將衣服折疊整齊、學會正確使用零用錢;在交通自理能力方面:90%學會儲值悠遊卡、70%學會購買車票、60%學會自行搭火車、40%學會看火車時刻表;在圖書資料能力分析方面:80%學會利用索書號找書籍、70%學會查詢索書號、60%學會用地圖尋找地標;在團體能力合作分析方面:90%學會團隊合作、70%學會與他人溝通且可獨力完成。
結論:團體發展從探索、衝突、親密、互助到離情依依,兒童經歷完整團體歷程。團體中活動動態且密集宜增加休息時間、兒童能接受帶領者引導順利進入工作期,交流互動分組需再留意性別差異與接受程度,戶外體驗活動有助提高兒童參與興趣,亦需留意氣候、安全、專注等因素。
關鍵字:兒童團體、家庭支持、社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