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八屆 家長參與促進自閉症幼兒社會互動能力之研究:以訓練悠遊卡使用為例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家長參與促進自閉症幼兒社會互動能力之研究:以訓練悠遊卡使用為例

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of a Child with Autism: A Case Study of Using Easy Card.

葉佳琪1、朱思穎2

Chia-Chi Yeh1, Szu-Yin Chu 2

1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2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 2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近年來被診斷出罹患自閉症人數不斷攀升,吳佑佑醫師根據早期國內外報告指出青少年及成人自閉症患者中, 90%有人際社會互動的困難(吳佑佑,2016),因此如何幫助自閉症患者能夠在社會互動障礙有所突破或進步是本研究所要關注的議題。本研究目的為探究家長參與對自閉症幼兒在社會互動能力之影響,透過母親角色親自訓練幼兒悠遊卡之使用,增加其生活經驗,藉此觀察社會互動之改變。本研究先就社會互動與生活經驗作探討,發現以家庭本位之早療教育對提升自閉症幼兒之社會化能力相當重要(許素彬、王文瑛、張耐、張菁芬,2003;許素彬等,2007Guralnick, 2005)。研究指出在早期幼兒社會化過程中,家庭有著最大的影響力,也是社會互動、團體生活最小的代表(陸建國、鍾莉瑛,2006)。因此,從家庭環境建立社會互動基礎是必要的,尤其是年紀越小的自閉症幼兒,家長積極參與早期療育並介入行為指導對其幼兒之發展有加乘效益,能夠成功影響自閉症幼兒在認知與各項技能發展能力,確保該幼兒所學習的行為概括到家庭環境和其他地方,有利於促進未來在社會互動之成效(Dillenburger, Keenan, Dohtery, ByrneGallagher, 2010;OzonoffCathcart, 1998)。另外研究也指出自閉症幼兒在與人溝通互動習慣闡述虛構的經驗,難以表達情緒經驗導致社會互動困難,顯示生活經驗累積對社會互動具影響力(鄒啟蓉、張鑑如、張顯達,2009)。而針對照顧特殊幼兒之角色,早期就有研究發現即使自閉症幼兒的社會情緒能力有限,他們仍然可以和母親間建立依戀關係(attachment),約有半數的自閉症幼兒可以和母親建立所謂「安全的依戀」,他們和母親之間形成的情感依戀中蘊含成熟、發展的成份(Rogers, Ozonoff & Maslin-Cole, 1993)。因此認為由母親帶領自閉症幼兒能讓其更有效率進步。

 

方法:本研究採個案之行動研究,對象為一名中度自閉症幼兒,訓練時間為期一年,此研究經持續性現場觀察,資料收集包含檔案記錄(日常記錄、圖表、地圖)及參與觀察之互動、行為等真實過程以反映個案技能習得狀況。該期間由母親訓練自閉症幼兒儲值與使用悠遊卡來創造生活經驗,除增進自閉症幼兒累積不同生活經驗,同時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與社會互動。

 

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中度自閉症幼兒經過一年的悠遊卡使用訓練,幾乎可以自已使用悠遊卡進出感應閘門並完成儲值,且對於大眾運輸、特定地點(如:台北兒童新樂園、便利超商等)有明顯興趣,在日後由師長陪同閱讀相關書籍與繪本能與同儕有些許互動,包含簡單口語、手勢、表情等都與未經悠遊卡使用訓練前有明顯進步。

 

結論:本研究認為現今專業與教育人員能夠給予自閉症幼兒之協助多為學科或基本生活常識教導,校園對自閉症幼兒能夠提供的服務為一個練習互動的環境,根據研究指出現今學齡前一般幼兒對於特殊需求同儕接納度多是正向(陳怡均、朱思穎,2016),此研究顯示幼兒時期的互動情形已逐漸受重視外,也鼓勵自閉症幼兒自小應嘗試與同儕互動,甚至能透過一般幼兒引導自閉症幼兒之表達,而家長必須扮演社會化過程的重要角色,讓自閉症幼兒延續學校教育並建構其社會互動發展的關鍵,唯有不斷累積自閉症幼兒在各場合、場域、自理能力等生活經驗,才能奠定自閉症患者增進社會互動之基礎。

 

 

關鍵字:家長參與、自閉症、生活經驗、社會互動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