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八屆 遺屎症幼兒心理治療介入初探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遺屎症幼兒心理治療介入初探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n A Child with Encopresis

陳品秀1*

Pin-Hsiu Chen1*

1奇美醫療財團法人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hiali Chi-Mei Hospital, Tainan

 


 

研究背景與目的:遺屎症診斷標準為非自主或故意的反覆將糞便排泄在不合宜的地方,至少三個月期間內每個月都發生一次,且個案年齡滿四歲,此行為無法歸因於某物質的生理效應或另一身體病況所致。遺屎症可能與智能不足、不正常的如廁訓練、創傷事件或家庭關係等等相關。本文描述一位遺屎症幼兒之臨床表現、創傷事件與家庭關係,試圖討論出治療介入策略。

 

方法:本文為個案報告。個案為案母未婚生子,案母本身有憂鬱症,2歲因親職功能不佳被安置往寄養家庭,當時認知為中度遲緩伴隨社會情緒發展邊緣。3歲時個案轉回原生家庭,持續進行兩年早期療育,5歲時認知為正常程度,仍伴隨情緒表現發展邊緣。5歲時,因家庭暴力事件出現,緊急通報,社工持續介入,兩個禮拜後個案開始出現遺屎狀況,包括在學校、醫院或家庭內,持續三個月,每天發生多次遺屎在褲子的狀況,案母表示平均一天要幫個案換5次內褲。

 

結果:遺屎狀況開始兩個禮拜後,開始進行個別兒童心理治療。前兩次兒童多佇立在旁不語,對環境呈現明顯焦慮不安情緒,後幾次個案透過繪畫的方式,畫出失火的房子、憤怒的人、無法逃生的環境,並出現消防車,但房子仍不斷失火。治療第七次與第八次,個案抗拒進入治療室,治療師與個案討論抗拒的意義,個案憤怒並表示案母才需要進去治療室,接著開始轉變治療模式,由個案與案母一同進治療室,處理親子依附關係。過程中觀察個案經常想靠近案母,想要更多親密互動,但案母出現抗拒,治療師說出個案想法與意圖,試著同理個案,同時讓案母看見孩子的需求與自己的抗拒。在9次治療後,外在行為上,案母表示個案遺屎狀況變少,也願意去廁所大便。

 

結論:本文遺屎症幼兒症狀表現主要與家庭失功能及創傷經驗相關,治療初期透過與兒童個別心理治療,雖可提供宣洩管道,但核心議題仍存,透過與個案的合作並看見個案的需求,試圖修復個案與案母的依附關係,並陪伴案母經驗抗拒之心理歷程,兒童症狀趨緩。

 

 

關鍵字:遺屎症、創傷經驗、依附關係的修復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