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八屆 發展協調障礙幼兒聽覺訊息對知覺動作結合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Auditory Cues on Perception-Action Coupling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任彥懷1,2* Yen-Huai Jen1,2* 1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學齡前發展協調障礙幼兒共病語言發展遲緩之研究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Comorbidity Language Development Delay

任彥懷1,2*

Yen-Huai Jen1,2*

1環球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2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班

1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Transworld University

2Doctoral Program in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研究背景與目的: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醫學統計診斷手冊第四版修正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DSM-IV)的定義,發展協調障礙(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是指動作協調的發展落後,顯著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學業的表現,非一般性醫學狀況所造成。文獻回顧顯示,在美國5~12 歲兒童中DCD的盛行率為5~15%,共病語言發展遲緩(Language Development Delay, LDD)的盛行率為2~10%。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學齡前發展協調障礙的比例與疑似語言發展遲緩的相關性,提供家長、臨床治療人員及教育人員參考。

 

方法:本研究採用便利取樣法,針對雲林縣幼兒園4~6歲之幼兒進行動作發展協調及語言發展的篩檢。幼兒的動作發展協調篩檢評量工具為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Second Edition (Movement ABC-2);對於疑似語言遲緩的幼兒則使用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作檢測。由治療師進行施測,完成施測人數男童65人、女童70人。

 

結果:研究的結果顯示,學齡前幼兒發展協調障礙比例為6.5%,疑似語言發展遲緩的比例為22.5%,疑似構音異常的比例為21.4%。發展協調障礙的個案中有疑似語言發展遲緩者佔30.9% ;同時具有語言發展遲緩或是構音異常的比例高達40.3%

 

結論:4~6歲的發展協調障礙幼兒中,共病語言發展遲緩的比例偏高,不論在居家、幼兒園或醫療現場,若發現幼兒有發展協調障礙,其語言發展上的問題也需要予以高度關注。而語言發展遲緩及疑似構音異常的比例高達二成多,造成此結果的因素是否與外籍配偶、經濟弱勢、隔代教養等影響因子有關,仍需進行探討。

 

 

關鍵字:發展協調障礙、語言發展遲緩、構音異常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