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八屆 發展協調障礙幼兒聽覺訊息對知覺動作結合之影響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發展協調障礙幼兒聽覺訊息對知覺動作結合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Auditory Cues on Perception-Action Coupling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任彥懷1,2*

Yen-Huai Jen1,2*

1環球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2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班

1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Transworld University

2Doctoral Program in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研究背景與目的:關於發展性協調障礙(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幼兒在任務複雜度對知覺動作相位結合的影響,以及配合不同聽覺訊息頻率表現的相關研究較為缺少。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時常需要對於外在訊息做出適當的反應,而DCD幼兒在此方面的能力與同年齡正常發展幼兒是否有差異,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本研究目的為探討DCD幼兒在不同聽覺訊息與動作複雜度的環境下,其知覺動作結合之影響。

 

方法: 本實驗共收取了25DCD兒。受試者在三種聽覺訊息情況下,分別進行單獨踏步、單獨拍手或是拍手同時踏步三種動作,其聽覺訊息包含無聽覺訊息、喜好踏步頻率與喜好拍手頻率。知覺動作結合能力以知覺動作相位結合的精準度與穩定度探討。以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探討組別、肢體動作、聽覺訊息對肢體知覺動作能力的影響。

 

結果:研究發現DCD幼兒的動作頻率比正常幼兒不穩定。在有或無聽覺訊息情況下,DCD幼兒在上下肢動作相位結合精準度顯著小於正常發展幼兒。當聽覺訊息為喜好踏步頻率時,DCD幼兒的知覺動作結合的變異係數也較正常發展幼兒小。踏步動作頻率穩定度並不受作業複雜度的影響,拍手動作頻率的穩定度卻會因作業複雜度的增加而導致穩定度下降。在知覺動作相位結合精準度的部分,發展性協調障礙幼兒在踏步及拍手動作各自與知覺訊息的相位結合能力表現上,均與正常發展幼兒無顯著差異。本實驗結果中發現,正常發展幼兒的知覺動作相位結合變異係數顯著大於發展性協調障礙幼兒,此結果暗示了正常發展幼兒其實是會利用聽覺訊息產生預期性的(anticipatory)動作,在過程中並不斷修正動作的表現,因此他們有較大的知覺動作相位結合變異係數;相對地,發展性協調障礙幼兒因為無法利用預期性的訊息,即時地修正動作表現,因此動作的變異度相對較小,使得他們的知覺動作相位結合變異係數顯著小於正常發展幼兒。

 

結論:DCD幼兒較無法利用聽覺訊息,執行動作的即時修正,因此他們的知覺動作結合的精準度較小外,變異係數也較小;相對而言,正常發展幼兒會利用外在聲音訊息產生預期性的動作,所以他們有較大的知覺動作相位結合變異係數。DCD幼兒在肢體間的協調表現是略顯不足的,且在雙重作業任務中,拍手的動作頻率變異係數會大於在進行踏步動作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當給予複雜度較高的任務與活動時,若幼兒的動作表現因此變得不協調,或頻率較為不穩定時,則家長或是老師就必須注意幼兒是否有動作協調之問題,並且進一步地檢查或是治療。

 

 

關鍵字:發展性協調障礙、聽覺訊息、知覺動作結合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