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屆 動物輔助治療施用於學齡前腦性麻痺兒童之初探性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 Pilot Study of Animal-Assisted Therapy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日期: 2001-09-12 12:46
葉明理1 劉金枝2 廖華芳2
Ming-Lee Yeh Chin-Chih Liou Hua-Fang Liao




動物輔助治療(Animal-Assisted Therapy, AAT)是將符合特殊條件的動物納入病患治療過程中來引導病患以改善其功能。

本研究目的:發展犬類動物輔助治療團隊及運作模式,並運用於兒童發展中心的腦性麻痺兒童。

受試者為6名腦性麻痺兒童,平均4.3歲。隨機分配兩組之一進行為期8週,每週一次,每次30分鐘之動物輔助治療團體活動,同時段另一組留在原班級參與教學活動;8週後兩組交換。由專家組成團隊來進行個案評估並制訂治療目標。

 

每次活動前後召開會議研擬活動內容設計及改進執行方法。飼主和通過健康與動物行為篩檢的動物皆接受活動前至少8小時之講習訓練。

評估工具有:「兒童一般功能調查表」(PEDI),兒童該學期之個別教育計畫(IEP)及每次活動錄影的行為觀察記錄(含眼睛跟隨人或動物移動大於90度、笑、打招呼、表達是與非、口語表達、觸摸與餵食等),於實驗前、第8週末及第16週末各收集資料一次。

結果:兩組兒童之自我照顧、移動能力和社會功能IEP之達成率及其中四位兒童的PEDI得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兩組兒童在與狗互動的8週活動中互動行為發生次數比沒有狗時的活動表現增加。教師及家長認為孩子變得較不害怕動物,口語較多,會表達和狗玩及想念狗等。飼主們亦發現兒童在餵食時手的動作較靈巧或有新的技巧出現,說話變多了,句子變長了等變化。討論:狗的介入提供動机,使兒童在自然自主的情境下產生移動身體,餵食和表達等進步,對兒童的發展有正面影響,值得更進一步探討。


1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 Department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College of Nursing
2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 School and Graduate 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Therap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