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屆 腦性麻痺兒童之坐/站最大荷重測試與其粗動作功能之關係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黃維彬、廖華芳    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




近 年來,研究指出肌力訓練可增進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 簡稱CP)兒童肌力,但對其動作功能改善之效果仍無定論。傳統肌力訓練評估方法皆以單一關節、開放式動力鏈(open kinetic chain)動作方式,與日常生活下肢肌肉動作方式不符;也與任務取向(task oriented)之治療趨勢不符。因此本研究室發展出採多關節動作、閉鎖式動力鏈(close kinetic chain)且結合肌力訓練及功能性動作之功能性肌力坐/站最大荷重測試/訓練方法。以坐到站1次所能負荷之最大重量除以體重,稱為標準化坐/站1次最大 荷重阻力(STSN1RM)來代表其下肢功能性肌力。但CP兒童之下肢功能性肌力與粗動作功能之關係需先釐清,方可發展出有效改善CP兒童粗動作功能之肌 力訓練方法。故本研究目的為: (1)探討CP兒童之功能性肌力與其粗動作功能之關係;(2)探討CP兒童坐/站1次最大荷重阻力與其下肢個別肌肉肌力之關係。

 

本研究採取方便取樣(sample of convenience)方式,就近在台灣的北部徵召20名6-12歲雙邊痙攣型CP兒童參與本實驗,在2-7天內,分別測量其粗動作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坐/站1次最大荷重阻力與以 Nicholas 肌力測試儀,測量下肢個別肌肉之最大等長肌力(包括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之伸直及屈曲肌、髖關節外展及內收肌),並除以體重得標準化肌力及腰部脊旁肌肌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CP兒童之STSN1RM與其GMFM之總分分數及訓練領域目標分數呈現高度相關(r=0.76~0.80,p


結論:CP兒童之坐/站最大荷重能力與其粗動作功能有高度相關,與下肢各肌力亦有相關,然膝伸直肌及髖外展肌肌力相關最高。但坐/站功能性肌力訓練方法,是否為有效之治療方式,尚待進一步研究。

關鍵字: 腦性麻痺、 坐/站活動、粗動作功能、肌力.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