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音韻治療對舌尖音化幼兒構音能力成效之個案報告
The effectiveness of phonological Treatment on Phonological ability for the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Fronting Process—case report
林學民1*
Hsveh-Min Lin1*
1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ing-Tung Christian Hospital, Pingtung City
研究背景及目的:根據屏北早療評估中心近一年來統計資料顯示,有將近三成的治療人次為構音音韻異常的孩童,故此類型問題的孩童占本院小兒語言治療一個相當大的比例。所謂構音、音韻異常,一般指的是沒有任何口腔構造上及神經生理等功能的異常,在於整個構音過程中,構音位置或方法、氣流方向、力量、口腔動作不協調的錯誤所造成;而導致語音的正確性及清晰度不足,可能因素來自於口腔動作的協調性、語音聽辨能力、說話習慣不佳及單純的錯誤學習等。因構音音韻的異常進而影響孩子的溝通效益,但在家時家人可能已習慣於這樣的錯誤構音,所以不會有溝通上的困難,:然而對於非照顧者或是其他同儕則就會產生溝通的問題,尤其在學校或與同儕互動時,可能較會出現相處的問題,如被模仿嘲笑,害羞與人說話,造成溝通上的誤會,甚至會產生額外的口吃或行為問題等,進而影響整個人際互動的缺乏及相關問題。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探討以音韻治療法做為介入策略,應用於一位舌尖音化個案的臨床之成效。
方法:本個案睿睿目前是6歲的小朋友,於106年10月開始介入語言治療,在語言評估後發現,語言表達與語言理解發展能力皆無異,在言語表現方面,嗓音和言語流暢性亦皆無異,但構音時會將「ㄍ」、「ㄎ」的語音發音成「ㄉ」、「ㄊ」,為典型的舌尖音化的構音問題。因此初步介入方式,為語音的聽辩評估及訓練,經評估後確定睿睿可以正確聽辨正確和錯誤構音。接著練習舌根音的發音,嘗試利用視覺及觸覺構音法,睿睿仍無法正確及有效發出舌根音「ㄍ」和「ㄎ」相關語彙,因此,治療師決定利用音韻治療法,將與「ㄍ」和「ㄎ」相關語彙做適當的舌頭擺位訓練和以替代或省略音的方式練習構音,目的為改變構音習慣,同時希望誘發「ㄍ」和「ㄎ」語音的發出,其中相關語彙為40個舌根音語彙,如巧克力、鴿子等。所以經過10個月共25次一次為30分鐘的訓練後,睿睿從無法正確發出舌根音及使用錯誤構音,至已可以利用替代或省略音來代償錯誤的構音,建立替代或省略音為主的構音習慣,進而在第20次介入時加強練習舌根用力發音,睿睿就很快習得舌根音的構音技巧,加上構音習慣的改變,因此在後幾週的訓練已可將40個相關舌根音語彙正確構音,並可將正確構音類化至一般的對話當中。
結論:在臨床上如果遇到構音音韻異常的個案,可利用音韻治療法的策略來介入,除了可以改變個案的構音習慣,最重要的是可讓個案建立學習的信心,因為利用個案已經習得的構音來做為練習的基礎,會讓個案較易達成目標音的練習,進而建立正確構音習慣。
關鍵字:構音異常、音韻治療、舌尖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