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三屆 學齡前唐氏症幼兒和母親的相亙作用 -母親會話形式和幼兒異常行為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Mother-child interac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conversational style and child's behavior problems-
黃愫芬/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Su-Fen Huang/ National Taitung Teachers College,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
本研究係繼筆者先行研究『唐氏症幼兒與一般幼兒的母子互動-台灣與日本的比較-(黃,2000a.2000b. 2001.2002,Huang & Oi,2001a.2001b)』的後續追蹤研究。上述筆者先行研究結果發現唐氏症母親掌握主導權及命令指導幼兒從事某些事情。且也經由筆者透過先行研究分析時所得到的印象,及臨床經驗和唐氏症母親溝通時發現幾點,成為本研究追蹤探討線索。唐氏症母親不會深入注意、瞭解幼兒的行動,而是要求幼兒依照自己的想法、自己表現。在不瞭解幼兒的想法時,會直接地問「你想說的是什麼?」另一點,母親對於唐氏症幼兒的非語言行動有明顯的忽視。且幼兒有任何自發性的行為出現時,母親會用指示的發問句限制幼兒的行動。譬如說,當幼兒離開座位的時候,母親會問說「為什麼你不坐在那裡?」用命令問句,禁止幼兒的移動。可以想像母親對唐氏症幼兒說話形式,和幼兒在自身的非語言行動上受到控制,造成幼兒心理壓力,和在溝通上欲求不滿、失敗,因而出現頻繁的攻擊、打人等等的異常行為。基於以上的認識本研究探討目的為,唐氏症幼兒母親用較多指示句、命令句對幼兒說話,是否會影響到2年後唐氏症幼兒異常問題的產生。


研究方法
發送異常行為量表(ECBI),給兩年前參加筆者上述先行研究樣本的母親填寫後算出幼兒的異常行為程度,然後,根據筆者先行研究結果,母親對唐氏症幼兒使用命令句的量和本研究回收的幼兒異常行為量表做分析。分析出母親對唐氏症幼兒用命令句說話量的多寡和幼兒的異常行為是否有相關。


結論
本研究結果發現母親對唐氏症幼兒用命令句說話量的多寡和幼兒的異常行為有明顯相關。總而言之;母親用較多命令句對幼兒說話,幼兒的異常行為也相對的增加。因此,呼籲家長、老師們在對幼兒說話時盡可能避免使用指示、命令句。相對要多多注意幼兒的非語言行動。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