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1屆 台中早療家庭成效問卷的發展與驗證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aichung Early Intervention Family Outcome Questionnaire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台中早療家庭成效問卷的發展與驗證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aichung Early Intervention Family Outcome Questionnaire

孫世恒1*、曹傑如1、吳佩芳2

Shih Heng Sun1*, Chieh Ju Tsao1, Pei Fang Wu2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2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班

1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近年來,台灣積極倡導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服務,將服務的焦點由發展遲緩幼兒擴及家庭,希望透過與家庭成為夥伴關係,增能與賦權家長,由家長的關切事項出發,共同討論幼兒與家庭在早期療育中的目標,讓家長能夠具有組夠的能量與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幼兒更多發展學習的機會,讓幼兒也能有更好的發展。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發展「台中早療家庭成效問卷」,用來評估台中市接受早期療育補助的家庭是否達成以家庭為中心預期的成效。

方法:「台中早療家庭成效問卷」參考以往發展的工具與文獻回顧進行題本的編制,內容效度經由早療實務工作者、接受早療補助的家長與專家學者三場焦點團體訪談的審查與討論建立,共有5個面向22題。建構效度的資料經由網路問卷的調查方式收集,共有704108年度申請台中市早期療育補助的家長填寫,扣除重複填寫、不在市府補助資料名單內、全部回答都相同、反向題沒有趨勢等問卷後,有效分析之問卷數為513份。

結果: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進行建構效度的分析後,發現因素三、四、五中有部分題目存在多元共線性,因此刪除因素三的第9題與第14題,因素四第18題,因素五第21題,因素二的第6題刪掉後讓因素結構的適配性更好。「台中早療家庭成效問卷」的五個因素與題數分別為因素一『了解兒童的發展與需求』5題;因素二:『知道如何協助兒童發展』2題;因素三:『能獲得合適的早療資源』4題;因素四:『能與家人和其他人互動』3題;因素五:『有信心擔任家長之角色』3題,其比較性適配指標(CFI)0.934,非規範適配指標(TLI)0.911,標準適配度指標(NFI)0.914,近似均方根誤差(RMSEA)0.071

結論:顯示此量表的因素結構具有良好的適配,驗證了「台中早療家庭成效問卷」的建構效度。

關鍵字:早期療育、家庭成效、問卷、內容效度、建構效度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