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2屆 從家庭需求調查結果回應早期療育服務現況與困境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從家庭需求調查結果回應早期療育服務現況與困境

Respon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ilemmas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from results of family needs surveys study

吳佩芳1、陳瑞旻1

Pei-Fang Rachel WuJui-Min, Chen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研究所

1Graduate program of Early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9發展遲緩幼兒早期療育服務個案通報概況顯示,近10年通報06歲發展遲緩嬰幼兒平均年增率為5.21%,可以發現發展遲緩嬰幼兒人數持續增加。當家庭面對家中有特殊需求嬰幼兒出生時,代表著家庭將面臨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及與育有一般發展幼兒之家庭有更多不同面向與迫切的需求。早期療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僅有提供兒童介入的服務與資訊給家庭成員,更重要的是應該要落實以家庭為中心的精神,透過支持家庭的讓家庭可以更有效的在自然的情境中養育並教育其特殊需求幼兒。學者張秀玉指出,早期療育最主要的意涵便是透過早期的介入,讓發展遲緩的幼兒可以接受適切的服務,促進其適應環境的能力,以改善或消除其遲緩的現象;而在這之中,家庭即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張秀玉,2003)。家庭是孕育且提供孩子發展與成長的場所,每一個家庭的特質、經濟狀況、文化背景,以及每一個家庭所擁有的資源均不盡相同,家庭所需之相關服務取決於家庭不同的需求狀況(Bruder, 2000)。然而,目前現有的早期療育相關支持服務方案,是源自於使用服務家庭的需求?亦是專業人員的角度認為家庭就是有這樣的需求?是一個常被討論的議題。對於特殊需求嬰幼兒而言,是否能在一周幾次的療育課中就能提升其能力?;對其家庭而言,如何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與專業團隊共同合作以及增能自身與孩子互動的能力,然後進一步在生活中提供機會促進孩子的發展與能力?於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透過從特殊需求幼兒家長的觀點,了解家庭的需求,並從調查結果中去回應國內早療服務目前的現況以及困境。希冀能夠透過本研究之結果提供未來在早療服務上之調整與建議。

研究方法: 研究者綜合近年來國內針對家庭需求的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在資訊支持、專業支持、家庭支持以及經濟支持等面向上為家庭主要的需求面向(吳淑育、劉淑雯,2013;李羿炘,2010;邱瑩如,2008;張文妮,2012;郭小萍,2012 黃怡嘉,2019;鄭雅莉,2011,研究者以相關文獻唯依據作為研究需求之基礎面向,進一步編制需求分量表之內容。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0-6歲特殊需求幼兒之家庭,家庭需求問卷以文獻回顧方式建構,經過專家完成內容效度檢核,以及信度分析檢驗量表之信度。需求問卷包含四個分量表: 資訊需求、經濟需求、家庭及社會支持需求及專業支持需求。研究者以線上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有效樣本共892份。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以資訊需求最高,家庭及社會支持需求次之。進一步分析發現多數家庭均希望獲得更多幼兒發展狀況、教養方式以等資訊,及希望周遭環境是能接納幼兒的;此外,有近一半的幼兒均接受醫療模式的早期療育服務,然家庭反應其家庭及社會支持需求上是沒有被滿足的,研究者進一步推論此一結果與現階段台灣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對於早期療育的概念以及早期療育所提供之服務模式有相當程度的,建議從中央開始落實早期療育服務核心概念的推動,從家庭出發進而滿足家庭養育特殊需求幼兒時所會有的需求。

結論:早期療育服務成效包含兒童與家庭成效,兩個成效之間會相互影響。也因此推行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服務除了可以實踐家庭支持之外,更能夠提升早期療育服務之成效。現今的早期療育服務主因為服務模式的關係,多數忽略或者是曲解家庭支持的內容與義涵,透過家長的角度,了解家庭真正的需求,是一個有效可以調整服務模式,讓療育服務可以滿足家庭需求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也讓早期療育家庭的成效得以被看見。

關鍵字: 早期療育、家庭需求、特殊需求幼兒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