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22屆 影響父母心智言談的因素初探:早期療育的角色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影響父母心智言談的因素初探: 早期療育的角色

Exploring the factors of parental mental state talk: the role of early intervention

朱家瑩、陳姵樺、陳潔安、蔡宜欣

Chia-Ying Chu, Pei-Hua Chen, Chieh-An Chen, Yi-Shin Tsai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Speech and Hear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hildren’s Hearing Found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針對聽損兒童的早期療育課程中,例如聽覺口語教學法,特別強調家長在療育中的角色,教導父母進行語言輸入,包含擴展語言的技巧等,來提升聽損兒童的語言能力,讓聽損兒童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暴露在豐富的語言對話中 (Moeller et al., 2013)。而父母的語言不僅是會影響兒童語言的能力,也會影響其社會發展,尤其是父母的心智言談(mental state talk)對於孩子的社會理解及情緒理解的影響更是廣為學者們討論 (Ruffman et al., 2002; Tompkins et al., 2018) 。心智言談係指闡述自身或他人想法或情緒的對話,句子中常包含的心智動詞,例如「想」、「覺得」、「認為」、「以為」等。過去研究指出聽損兒童的父母在心智言談的頻率較少於聽常兒童的父母(Morgan et al., 2014),然而現階段針對聽損兒童父母心智言談的研究仍舊很少(Moeller & Schick, 2006; Dirks et al., 2020),以中文為母語兒童及其家庭參與早療對心智言談影響的研究更是附之闕如。綜合上述,本研究欲探究華語聽損及聽常兒童之父母心智言談頻率是否存在差異,並探討早期療育與聽損兒童父母心智言談頻率的相關性。

方法:參與者包含24位聽損兒童及23位聽常兒童,其平均年齡分別為65個月及63個月。聽損兒童優耳聽損程度範圍涵括輕度至極重度,且皆有穩定配戴助聽器或電子耳,並接受聽覺口語教學法之早期療育。平均開始配戴聽覺輔具的年齡為25個月(範圍: 3-71個月),平均接受聽覺口語教學法療育課程的時間長度為31個月(範圍: 0-70個月)。為了分析家長心智言談的頻率,本研究透過親子繪本共讀作為實驗方法。家長在共讀前會先閱讀過指定繪本,並以平常共讀方式來進行,不給予額外的指示。共讀過程中,會進行錄影錄音,並於事後謄寫為逐字稿後,計算家長心智言談出現的頻率。

結果:為瞭解聽損及聽常父母心智言談之頻率是否有差異,研究者使用 Mann-Whitney U檢定比較兩組父母共讀時的表現,結果發現兩組父母在總對話句數無顯著差異 (U=253.00, p>.05) ,但頻率卻有顯著差異 (U=160.00, p<.05)。聽損父母的心智言談頻率約為10%,而聽常父母則為22%。此結果與先前英文相關研究相符(Morgan et al., 2014)。研究者進一步使用Pearson 相關分析探討早期療育與聽損兒童父母心智言談的相關性,發現聽損兒童父母心智言談頻率與接受聽覺口語教學法課程的時間長度有顯著相關(r=.386, p < .05),也與平時家長與孩子共讀的時間長度有關(r=.370, p <.05)。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平時的共讀時長也與接受聽覺口語教學法課程的時間長度有顯著相關(r=.374, p<.05)

結論:聽損兒童的父母使用心智言談的技巧雖顯著少於聽常兒童父母,然而隨著聽語療育介入的時間越長,其語言的使用及輸入技巧則也顯著提升,並傾向有更長的親子共讀時間。結果顯示,早期聽語療育除針對聽損兒童語言發展之正向影響外,對於提升家長心智言談相關之語言使用技巧亦具有顯著效果,亦能提升家長於生活中使用高階語言技巧之頻率。

關鍵字:聽損兒童、心智言談、早期療育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