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兒童發展桌遊設計與運用~以「蘿蔔園大冒險」桌遊為例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board games for child development:"Radish Garden Adventure" as an example
梁汕禎*、謝宛君、廖惠如、吳靜芳 Shan- Chen Liang*, Wan-Chun Hsieh, Hui-Ru Liao, Ching-Fang Wu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EDE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研究緣起與目的:
幼兒透過遊戲探索環境,增進對事物的認識與瞭解,不僅提升學習動機,並從中學習並建立經驗、激發潛力,王芯婷(2012)指出桌上遊戲可以提升幼兒活動參與度、專心度、主動性與學習力,對於幼兒情緒及社會人際發展有幫助;呂翠華(2016)提及桌上遊戲不僅有助有效學習,更能促進參與者彼此溝通、合作,在安全有趣的環境下進行冒險挑戰,從中建立自信。可見,桌遊對於幼兒在發展或學習有正向幫助。遊戲式互動過程能促進親子關係,楊秋華(2014)提到父母與幼兒良性互動是促進幼兒發展重要因素,父母依照孩子能力,適時地提供支持與引導,不僅能滿足孩子學習欲望,也能幫助學習思考、增進問題解決能力。因此,本研究認為透過桌遊促進親子互動,幫助照顧者在日常生活與幼兒遊玩,將有助於其發展與成長。
研究方法:
本研究結合治療師團隊研發「蘿蔔園大冒險」兒童發展桌遊,幫助照顧者透過遊戲瞭解幼兒發展、建立發展階段觀念並關注幼兒發展。
一、確認設計方向
(一)桌遊形式:以操作簡單且大眾熟悉並能同時有2位以上幼兒參與親子共玩作為設計考量,故採大富翁桌遊模式進行。
(二)遊戲內容:參考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年齡區間,另也考量3~6歲幼兒理解能力,故將年齡區間分為5個年齡層,並區分為粗大、精細、語言、認知及社會情緒等發展領域製作遊戲卡,每個領域包含三個關鍵題項。
二、測試
(一)題項檢測-專家檢測與建議
題項內容由本團隊進行遊戲卡及驚喜卡題項內容設計,再由陳宜男職能治療師做挑題及觀察重點備註,為了讓題項內容思考更加周全,另邀請楊咅紜學前巡輔老師、鄭竹君物理治療師、張鴻仁語言治療師、蔡靜怡臨床心理師及游雅菁認知老師進行題項內容的再檢視,以確認該題項內容的代表性及準確性。
(二)遊戲規則檢測-三角檢測法
本團隊為了讓遊戲規則更順暢且易於操作,將桌遊樣本提供給早療社工人員、家長、治療師及教保老師實際操作,以檢視遊戲卡文字、遊戲規則及玩法等內容之適切性。
1.家長:為使題項文字符合大眾用語,邀請兩位幼兒家長,進行遊戲卡文字的討論與調整;後續另邀請11名幼兒家長,由社工員先進行遊戲說明,再由家長帶領幼兒進行試玩,以確保家長可自行操作本桌遊。
2.治療師:邀請1名職能及2名語言治療師與服務之親子進行試玩,以專業人員的視角觀察家長及幼兒進行遊戲之反應。
3.教保老師:由2位教保老師運用本桌遊與服務親子進行操作,並從親子共玩過程觀察,確認家長可獨立進行桌遊。
4.社工人員:由1名社工至幼兒園進行2人及4人小組測試,以確認同時與多位幼兒進行遊戲時,規則及流程順暢性。
三、完成設計初版及試玩
桌遊規則、遊戲卡內容、說明冊及參與對象、人數等確認後,由本團隊與設計工作室進行桌遊風格與圖像設計討論,並同步招募7組親子共7名家長、9名幼兒進行試玩。
四、正式版本
本團隊修正題項、遊戲規則檢測及試玩建議後,定調桌遊內容,以本中心吉祥物「小天」及「阿力」兔子為主視覺進行設計,產出「蘿蔔園大冒險」兒童發展桌遊。
研究結果:
一、「蘿蔔園大冒險」兒童發展桌遊製作,內容包含外封盒1個、遊戲說明冊1冊、遊戲底板1個、蘿蔔倉庫1組、遊戲卡75張、驚喜卡5張、木棋4個、骰子1個。
二、「蘿蔔園大冒險」兒童發展桌遊影片一部。(https://youtu.be/e-rh8A009XQ)
結論與建議:
桌遊設計圖像以兔子為主角,整體色彩鮮明,遊戲卡以圖像為主視覺搭配少量文字,有助幼兒及家長閱讀及操作,以輕鬆的互動式遊戲,幫助家長瞭解各年齡層幼兒應有表現能力並關心其發展。同時透過遊戲結果,與社工討論幼兒居家能力提升的活動及連結適切服務。
然而,本研究因各年齡層發展任務不同,使用者在遊戲進行前,須準備較多道具,造成操作不便;此外,現行各年齡層遊戲卡僅三張,建議可增加張數,使題目更多元,提高遊戲豐富度及趣味性。
關鍵字:兒童發展、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