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23屆 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參與作息本位模式之家庭成果探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參與作息本位模式之家庭成果探究
A study of family outcomes of the Routines-Based Model for families having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林志祥1*、童伊廸2、蔡培元3
Zhi-Xiang Lin
1*, Yi-Ti Tung2, Pei-Yuen Tsai3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2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3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1
Master of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2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3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背景與目的:零至六歲往往被視為人類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早期療育往往秉持著「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原則,找出潛在的發展遲緩兒童,並且提供後續的介入。近年來在早期療育的服務模式中,作息本位模式(Routines-Based Model)尤其受到關注,此模式採取「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取向,並且強調以支持性的方式與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一起工作的早期療育服務模式。然而現行與作息本位模式相關的研究證據仍側重於兒童成果,家庭層面的成果的論述則較不一致。為彌補現行研究之缺口,本研究將定位在整個家庭之上,探討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參與作息本位模式之經驗。

方法:本研究透過我國數間實施作息本位模式的社會福利單位媒合合適的對象,運用深度訪談法,訪談了五組配對的服務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以及五位未配對之服務提供者,共計二十一位受訪者。

結果:本研究發現,作息本位模式對於家庭的正向影響包含:(1)回應家庭的需求;(2)提升家庭生活品質;(3)支持與滿足家庭希望達成的目標;(4)促進兒童的功能性表現。其次,家庭參與作息本位模式所獲得的家庭成果包含:(1)家庭有效達成五項家庭成果;(2)促進家庭成員參與兒童照顧工作;(3)提升家庭問題解決的能力與資源,而社會工作者在促進家庭達成家庭成果中具有正向的作用。最後,作息本位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在兒童功能性目標的擬定、家庭,以及制度層面上碰到困境。

結論:本研究受訪者參與作息本位模式的經驗顯示,作息本位模式除了能夠促進兒童在作息中的功能性表現,同時也有助於達成家庭層面的成果。雖作息本位模式在實施上仍面臨部分困境,惟本研究仍肯定提供早期療育服務的單位學習與實施作息本位模式,並鼓勵社會工作者積極提供家庭支持服務。

 

關鍵字:發展遲緩兒童家庭、作息本位模式、家庭成果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