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4屆 實務方案發表【跨專業團隊服務下之聽障生入幼就學適應先修課程】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張宇彤、方彥婷、丁文婷、賴紀閩


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覺口語師

 

服務緣起:現今核心家庭多為雙薪型態,家長為顧及生活與經濟所需,因此傾向讓孩子提早脫離家庭,進入團體式的幼兒園生活。雅文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致力推廣聽障兒童早期療育,期望把握零至六歲黃金治療期,幫助孩子發展聽與說的能力。據本會統計,有七成聽障幼兒在兩歲前接受聽覺口語訓練,可逐步展現趨近常童的學習表現,並融合於一般幼兒園。然而,校園聆聽環境吵雜且有難度,即便孩子已具備良好聽語基礎能力,也可能在語音接受及訊息處理須費更多心力,在人際互動上面臨較多挑戰。家長對融合適應狀況、與常童學習能力落差、親師溝通等感到不安與無助。因此,自2017年起,本會針對聽障兒童入幼兒園轉銜提出跨團隊全面支援方案,結合本會教學研發部、社會服務部、資深家長及外部專業人員,如:幼教師、輔具公司人員等,共同辦理「聽障生入幼就學適應先修課程」,提早讓聽障兒童體驗入學以及擴增家長教育知能。

 

方案具體目標:「聽障生入幼就學適應先修課程」分為幼兒班與家長班。幼兒班引領即將入幼的孩子體驗團體生活模式,提升聽障生入學適應及轉銜能力。家長班由講師授課及資深家長分享,促進家長親職教育知能及心理適應。學習目標如下:

(一)幼兒班:

  1. 提升未來幼兒園適應能力。
  1. 提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1. 配合團體生活規範及聽從指令,建立團體生活技巧。
  1. 增加同儕互動經驗。

(二)家長班:

  1. 了解及善用入幼轉銜相關社會福利資源。
  1. 評估自身及孩子現有能力,並強化不足之處。
  1. 調整對孩子入幼就讀表現合適的期待。
  1. 建立親師溝通技巧。
  1. 降低轉銜心理壓力及焦慮。

方案規劃設計:「聽障生入幼就學適應先修課程」,由本會社工、聽覺口語師、資深家長,以及幼兒園教師、輔具公司,依照角色職務分工,進行跨團隊討論並提供轉銜支持輔導。說明如下:

幼兒班:由本會聽覺口語師帶領,籌辦兩個半天課程,活動規劃參照一般園所課程,內容包含:

(一)生活自理能力:藉由書包物品歸位、吃點心及如廁等活動,培養孩子學習獨立。

(二)團體適應力:涵蓋身體動作、認知、語文、社會、美感及情緒力,培養孩子遵守團體規範與專注力等。

(三)同儕互動技巧:透過自由活動、分享玩具及排隊等,讓孩子認識新朋友及運用社交技巧。

(四)溝通技巧:觀察孩子溝通的主動性與形式及增強口語能力。

體驗課程後,以「孩子學習指標檢核表」回饋上述四項指標表現,讓家長了解孩子現有能力及面臨的挑戰。

家長班:由社工統籌四堂系列課程,採團體授課,內容為家長經常詢問本會的議題,包含:

(一)教育資源及特教資源認識:由聽覺口語師與社工介紹公私立幼兒園特色、鑑定安置流程、輔具公司說明遠端麥克風系統設備申請及操作。助於家長了解學校特點並選擇貼近家長教育理念且適合孩子的園所;帶領家長掌握特殊教育的權利、福利、資源,以善用教育端教學支援服務、行政支援服務等。

(二)幼兒入學能力衡量:說明入幼先備能力、聽障生入學挑戰。促使家長評估及調適孩子現有表現與期待之落差,於入學前訓練,提高孩子的能力及自信。 

(三)親師溝通技巧傳授:涵蓋親師生三方共贏溝通技巧、資深家長親職教養分享。由幼教師與資深家長傳授經驗,給予新入學幼兒家長情緒支持,並依循前人途徑與學校教師合作,複製成功轉銜的方法。

家長班除了增進家長知能,亦搭配觀摩幼兒班實地體驗情況,提供親師及家長間交流機會。

 

成果及成效分析:本會為了解「聽障生入幼就學適應先修課程」辦理成效及作為未來課程優化依據,第二次幼兒班課程結束後請家長填寫回饋問卷。本年度共22戶聽障生家庭參與,其中20位學生的家長完成問卷填寫,問卷回收率為90%問卷分為學生基本資料、家長課後能力自評及孩子入學準備度檢核三部分,題目共十題。問卷結果如下說明:

第(一)至(五)題為家長課後對自己及孩子的評估結果:

(一)75%認同孩子適合入幼兒園就讀。

()95%已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孩子即將就學一事。

()95%了解如何選擇適合孩子及家庭需求的幼兒園。

()85%了解相關資源申請 (如:遠端麥克風、巡迴輔導老師等)

()95%了解親師溝通與合作技巧。

()()題為家長對孩子入學準備度檢核結果:

()100%會協助孩子調適上幼兒園的心情。

()95%會協助孩子調整生活作息,銜接日後上學作息時間。

()100%了解孩子入學相關的優勢及弱勢能力。

()100%會協助孩子補強弱勢能力。

()題由家長排序入學相關議題,重要性從高至低:

  1. 家長的準備:孩子入學評估、幼兒園選擇、親師間溝通。
  2. 孩子的準備:情緒調適、入幼先備能力建立、弱勢能力補強。

由第()題可見部份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入學仍有不確定性。第()()題,顯示此課程有助增進家長入幼相關知能。第()()題,觀察到家長透過此課程了解如何評估孩子,並願意強化孩子入幼兒園先備能力。

聽覺口語師回饋,家長在親師交流過程特別關注孩子的情緒調適;此現象與第()題家長優先關注議題順序結果具一致性。

 

結論或建議:透過此方案,我們感受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入學前後的準備需求,也看見孩子體驗課程的成長。轉銜與融合過程,不僅需要家長及孩子的努力,校方的參與也是關鍵。建議入學前,家長與幼教師提前溝通,了解聽障生特點、助聽輔具需求及使用情況,助於順利融合校園生活。其次,相關專業人員可提早給予入幼準備建議及策略,幫助家長增加孩子對上學的概念;即早教導學校相關指令和用語,也能增進聽障生的語言理解。

入幼前的充足準備,可減輕親子雙方的焦慮感。本會將持續舉辦此課程,協助家長做好預備,增強育兒過程的自信心。期待教育、行政系統及家庭三方的共同支持,促進孩子快樂學習與成長茁壯。 

 

關鍵字:聽障生就學、幼兒園入學準備、家長親職能力、轉銜支持服務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