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4屆 實務方案發表【運用跨專業合作於幼兒居家發展促進~小天到我家的方案活動為例 Teaming Practices for Improving Child Development: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張語婕*、梁汕禎、謝宛君

Yu-Jie Jhang*, Shan- Chen Liang, Wan-Chun Hsieh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EDE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壹、研緣起與目的
家庭在兒童發展扮演重要功能,早期療育服務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幼兒發展學習,透過生活情境與作息創造學習機會,使幼兒投入作息生活,促進發展及生活獨立性,也有助於改善幼兒與環境互動性(蔡孟螢、劉淑靜,2017)。若能將具體的親職技巧帶給家長,讓家長於居家陪伴幼兒互動,不僅能促進親子互動,也將幫助家長於生活中透過不斷且重複的練習促進幼兒發展。

遊戲對於幼兒學習成效具有重要影響力,其中角色扮演更是幼兒透過遊戲、扮演和虛構情境,建立新的行為和對真實世界的認知,也抒發情緒及發揮想像力。

因此,本研究透過跨專業合作,以家長期待幼兒提升之能力為目標,由專業人員依據目標將居家教養策略步驟化、具體化及趣味化,並轉化成居家任務卡型式,輔以幼兒喜愛角色扮演遊戲的特性,提供親子共同完成任務,以完成教養目標。

 

貳、方案目的與目標

        本研究透過「小天到我家學習本」資料的分析,以探究跨專業合作於發展遲緩幼兒居家發展促進的執行情形。

 

叁、服務方案規劃設計

一、研究對象

參與本會小天到我家方案活動之7個早療家庭。

二、方案設計過程

本研究透過專業團隊依據幼兒發展目標擬定居家任務卡,並由本會發現花園融合教育繪本主角-小天手偶以出任務形式到服務的家庭,陪伴幼兒完成任務卡,執行流程如下說明。

()社工與服務家長達成幼兒發展目標共識

 1.社工透過家庭訪視與家長討論幼兒發展能力,也瞭解日常作息及居家環境,及家長期待幼兒提升之能力,並評估家長參與意願及積極度,由社工完成申請表填寫。申請表包含幼兒基本資料、日常作息簡述、發展現況簡述、親子互動困境及家長執行計畫的期待。

     2.透過讓家長與幼兒觀看前導影片,營造小天環遊借宿幼兒家的氛圍,讓幼兒期待小天的到來,也讓幼兒有預備心將要接待並照顧小天。如媽媽和寬寬一起觀看影片時,引導寬寬接下來要陪伴小天一起吃飯、做作業等,小天到寬寬家那天,他主動在回家路上提議要買章魚小丸子跟小天分享。

     3.家長拍攝期待提升能力之日常現況影片,讓專業團隊具體瞭解家長居家引導方式,並掌握幼兒能力、親子互動狀況。如媽媽陪伴寬寬畫畫,寬寬不願意配合,且表示不喜歡畫畫,不知道如何引導讓寬寬有興趣,媽媽期待可提升寬寬手部肌肉力量。

()社工與專業團隊完成居家任務卡及製作道具

1.專業團隊透過申請表、日常現況影片及與社工討論,將期待提升能力的執行策略步驟化,並以1周為執行時間。如步驟1-和小天一起到公園撿拾不同的素材(如樹枝、石頭),和小天一起摸看誰比較長、比較大。步驟2-和小天一起玩貼貼樂,把圖案用不同素材填滿。專業團隊也在任務卡執行須注意事項的欄位建議媽媽引導時可多使用正向語言,以「我們試試看再小力一點」代替「不要超出線外」的引導語。

2.社工依照個別任務卡內容,預備「小天到我家學習本」及製作道具(如小馬桶、水龍頭),並將任務箱提供給服務家庭。任務箱包含(任務卡及每日執行紀錄表及材料道具)

()服務家庭與幼兒共同執行居家任務卡

1.社工向家長說明及演練任務箱操作方式,家長依據任務卡內容及執行注意事項,並以集點方式引導幼兒完成每日任務,家長撰寫與小天的日記及任務卡執行紀錄表。

2.社工密集追蹤執行狀況,並與專業團隊討論是否調整任務卡內容或執行時間。如因為祐祐生病無法執行,延長時間;原本期待寬寬自己用筆畫畫,調整為寬寬示範用筆畫畫給小天看。

3.幼兒完成任務後,社工與小天大人偶到服務家庭頒發任務完成獎狀及禮物給幼兒,以鼓勵幼兒完成任務。

 

肆、成果與成效分析

本方案截至目前共服務7個家庭,有4位幼兒完成全部目標,有3位則設定3個目標完成2個。量化分析有100%的家長同意透過執行任務卡,能讓幼兒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學習;100%的家長同意在生活中的每個環境都能陪伴幼兒成長與學習。質性回饋家長分享「沒想到手偶的力量這麼強大,因為要扮演小天,媽媽我也得和顏悅色講話」及「謝謝治療師和社工用心設計任務卡和自製馬桶,讓廷廷能成功解鎖馬桶大便」。可見,透過此方案,除調整家長的親職技巧,鼓勵家長陪伴幼兒外,也促進幼兒發展。成效整理如下。

一、跨專業合作將發展目標拆解、轉化成居家執行步驟

專業人員依據家長居家教養困境,拆解成具體可執行的步驟,並以任務卡型式讓親子共同完成。如:寬寬媽期待幼兒能畫出一個圖案,職能治療師發現在繪圖前應該先增加幼兒上肢動作的使用經驗及力道控制。因此,設計到公園撿拾不同的素材及物品,再練習大方向的黏貼圖畫進而縮小範圍的塗色。

二、以幼兒為主體的服務提供策略

本研究以幼兒喜愛的角色扮演為起點,藉由專業團隊人員將居家教養策略遊戲化及創意化的方式,如與小天一起學習使用馬桶上廁所,以提升幼兒居家執行動機,促進幼兒能力發展。

三、家長陪伴對幼兒發展有正向影響力

從家長的執行日記發現,透過操作手偶與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執行任務卡內容,帶動幼兒在日常中願意做許多的事情,看似手偶影響幼兒改變動機,但更多的是需要家長陪伴幼兒進行。後續我們也發現,抽離手偶並未影響幼兒配合家長意願。若家長陪伴幼兒,並運用正確的親職技巧帶著幼兒於生活中練習,對幼兒發展有正向影響力。

 

肆、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透過跨專業合作由社工與家庭討論居家教養困境再由治療師將目標拆解成居家可操作的遊戲任務,由手偶進入服務家庭陪伴幼兒執行任務,不僅提升幼兒完成任務的動力也提升幼兒發展能力,並有助於親子運用居家情境促進幼兒發展。但,本研究需服務家長密集的於日常生活中執行一週時間,故建議服務提供前,需更細部掌握家庭生活環境及作息,才有利於後續治療師設計遊戲任務時能更貼近親子日常生活。另外,幼兒須具備角色扮演之認知,才能理解本方案所設定的情境及任務,與小天一起完成任務的執行與操作。

 

關鍵字:兒童發展、跨專業合作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