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4屆 海報式論文醫療類【以氣質為基礎的預期指導於學齡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兒童的成效 Utility of Temperament-Based Anticipatory Guidance in Preschooler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蔡昀臻1、陳韻如2*、葉凌3、羅懷音2
Yun-Chen Tsai1, Yunn-Ru Chen2*, Ling Yap3, Huai-Yin Lo2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

2中原大學心理學系、
3
人幼國際有限公司

1Child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Center, Taipei City Hospital, Zhongxing Branch,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3REN YOU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背景與目的:

  氣質(Temperament)是個體對外在刺激、機會、期望或要求所產生的外顯行為模式(Thomas & Chess, 1977),做為了解兒童個別差異之基礎,已在學術領域中建立紮實的理論背景,國外研究者也建構並使用根基於氣質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方案,但台灣卻仍未發展出較為結構化且可運用於實務之方案。

  Hepburn2003)認為患有心理發展障礙的兒童在發展中會面臨相同或更大的問題行為風險,透過提供有特殊需求的家庭預期指導方案,可能會有更大效益。ThomasChess1977)亦強調氣質特徵與環境的交互關係,其中較具難養氣質傾向的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兒童,也常與環境要求間呈現較低適配度。故本研究嘗試發展出以氣質為基礎的預期指導方案(簡稱氣質預期指導),透過針對學齡前一般發展兒童(Typical development, TD)與ASD兒童的母親進行氣質預期指導,提升母親對於氣質的認識,並研究其實徵證據。

 

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26 對一般發展之學齡前兒童及其母親(以下簡稱 TD 組)、15 對經醫師確立診斷為 ASD 之學齡前兒童及其母親(以下簡稱 ASD 組)。
2. 研究工具與流程:母親參與方案說明,並於氣質預期指導前完成填答自編之基本資料表、兒童行為模式問卷、自閉症類群障礙檢核表(華文版);此外,施測魏氏幼 兒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蒐集兒童之全量表智力分數;母親於氣質預期指導前、後 皆請填答修訂自國外之氣質知識量表、親職壓力量表(第四版簡式中文版)、阿肯 巴克實證衡鑑系統。
3. 氣質預期指導方案簡介:本研究根據 Thomas 與 Chess 之行為風格理論,整理出一般氣質知識之構念,如:何謂氣質?氣質會造成兒童什麼影響?其來源為何?及其重要性為何?並針對活動量、注意力分散度、反應強度、趨避性、適應性、情緒本質、 規律性、堅持度、反應閾值九大氣質向度,以及兒童可能符合之氣質類型,給予母 親其兒童氣質特徵、可能展現的樣態,並針對兒童可能出現之問題行為,提供可能 發生之情形及介入方案。最後,進行課程總結及提供後續持續介入之建議。方案共 計實施六週,透過即時通訊軟體,傳送針對兒童氣質所設計之客製化氣質預期指導 資訊給母親。

 

結果:

        透過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以下三項結果:一、氣質預期指導有助於提 升 ASD 組及 TD 組母親的氣質知識分數;二、提升母親的氣質知識有助於降低 ASD 組 母親親職壓力的親子失功能互動分數,但對 TD 組則無顯著差異;三、提升母親的氣質 知識未能顯著降低 TD 組與 ASD 組問題行為分數,但以相關研究可觀察到在 ASD 組 中,兒童症狀嚴重度越輕微,內化性問題行為分數下降越多。

 

結論:

1. 本研究嘗試透過通訊軟體進行氣質預期指導,此方案能有效減緩 ASD 兒童母親親職壓力,結果顯示 ASD 組母親親職壓力在各項領域上都高過 TD 組母親,特別是親子 失功能互動,這可能與 ASD 兒童本身的特質,如:社交互動品質較弱有關外,亦可 能與其情緒本質較負向、反應強度強或是較難以適應…等的難養氣質有關,氣質預 期指導能夠轉變父母對於孩子問題行為歸因與態度,從而達到降低親職壓力的效果。
2. TD 兒童與 ASD 兒童在氣質預期指導前、後測的問題行為分數皆無顯著下降,這可能與母親能否正確運用氣質概念與兒童互動、問卷測量全面及長期的問題行為,未 能有效觀察短期、特定問題之調整、母親對於問題行為的歸因、或因問題行為所知 覺到的困擾程度有關。
3. 作為氣質預期指導的前導研究,在方案的全面性上仍未臻成熟,過去研究者提出氣質預期指導需包含三大部分,如:氣質教育、識別兒童的氣質,及提高適配度來影 響氣質與環境互動。對照本研究內容,建議未來發展氣質預期指導方案時,可擴展 氣質知識基礎,進一步檢視與確認母親對於子女之氣質辨識程度,擇定重要情境說 明與提醒如何調整外在環境,日後再擴展到其他情境當中。
4. 本研究鼓勵研究者與臨床工作者們,嘗試以氣質為基礎,拓展與架構更完善、結構之方案,讓照顧者與臨床實務者能針對兒童氣質因材施教,提供更適宜的處遇。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