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4屆 海報式論文醫療類【動態貼布應用於學齡前幼兒內八步態改善之成效:個案報告 Effectiveness of Dynamic Taping Application for Improving In-Toeing Gait in a Preschool Child: Case Report】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吳承融

Cheng-Rong Wu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Chi Mei Medical Center,Chiali Branch

 

研究背景及與目的:內八步態為學齡前幼兒常見的骨科狀況。內八步態尤其好發於髖關節發展異常的幼兒,其可能影響幼兒的步態模式和整體行動能力。動態貼布是一種能夠支持性且延展程度較佳的肌貼,肌貼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步態校正與肌肉支撐。透過在特定部位貼紮,提供適度的支撐和調整,針對步態異常,如內八步態或外八步態等,能改善關節排列及支持軟組織,以矯正運動模式,達到幫助改善步態之成效,提升步行穩定性和運動效用。然動態貼布在兒童的應用仍少有文獻報告,本研究旨於探討應用動態貼布於矯正一名學齡前幼兒內八步態之成效。

 

方法:本研究個案為137個月幼兒,因步態異常求診。經理學檢查發現其左側髖關節發展異常,且合併行走內八步態。孩童接受貼紮前三週接受每週一次,每次30分鐘之肌耐力訓練,內容包含髖關節內收肌力訓練、核心肌群與髖伸肌肌力訓練;因次數限制造成效果不佳故加入貼紮作為輔助治療。初評時間為貼紮前,後測評估於孩童接受動態貼布合併髖關節肌耐力訓練6次後實施。動態貼布貼紮擺位為站立及下肢外轉,貼布起點由大轉子起始,並以逆時針方向貼至外踝,訓練後保持貼紮1小時。動態貼布之成效評估使用痱子粉及黑紙紀錄幼兒行走時的足部角度(Foot Progression Angle, FPA),並測量其髖關節內轉及外轉(hip joi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rotation)的角度,再輔以兒童動作發展量表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MABC) 之平衡項目進行評估。

 

結果:6週治療後,個案總貼紮時數為9小時。評估顯示個案行走時FPA-14度改善至-3度,右腳前後測FPA則皆+7度;左側髖關節內轉角度78度下降69度,外轉角度由33度增加50; 使用MABC評估平衡能力結果,單腳站左右腳前測分別為6.02秒與8.57秒,踮腳尖走直線4公尺為15步走完直線,連續跳躍為5下,前測平衡項目總分為37PR95。後測單腳站左右腳則為5秒及9.14秒,踮腳尖走直線與連續跳躍這兩個項目與前測無差異,後測總分也與前測相同。


結論:本個案研究顯示動態貼布輔以髖關節耐力訓練可改善此幼兒FPA及髖關節之活動度,並且不會影響平衡表現。此結果顯示動態貼布在處理內八步態上之應用,並可視為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選項。然而本研究僅呈現單一個案之成果,因此尚須更大型的研究來驗證動態貼布於矯正學齡前幼兒之內八步態的效果。

 

關鍵字:In-toeing, Dynamic tape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