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犬力以付,有狗讚!」治療犬輔助發展遲緩兒童家庭方案
蔡靜宜1,2、陳靜怡1,2*、徐華英2
1桃園市第二區早期療育發展中心、2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桃園服務中心
方案緣起:桃園市第二區早期療育發展中心服務 0至6歲遲緩兒童,發展遲緩類型中,語言發展遲緩占最高;家長教養需求以親職教養、教學技巧提供服務人次最多。為了促進兒童發展,中心尋求多元方式,協助家庭發掘兒童潛能實施方案。動物輔助治療(Animal-Assisted Therapy,AAT),臨床研究證實有結構化的活動設計,達到復健、教育、社會情緒等幫助(葉明理等,2002)。中心於2023 年實施此方案,促進發展遲緩兒童能與治療犬相處,得到發展能力的提升,家長也從活動過程中提升與兒童的親密度。
目的與具體目標:
一、讓兒童與治療犬互動過程,學習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社會人格的方法。
二、讓兒童與治療犬互動有精細動作、專注力的學習,促進手部控制及練習平衡和維持能力的方法。
三、讓參與家長能習得親職互動技巧。
方案規劃設計:
方案包含三場活動規劃設計如下:
第一場活動讓參與兒童學習自我介紹、打招呼,學習至少一項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的方法。兒童、家長和動輔師、治療犬互動遊戲,學習輪流、等待合作至少一次。家長陪伴兒童以肯定的語言鼓勵觀察兒童的表現,並從中學習親職互動技巧。在動輔師的協助下,以合宜的動作力氣觸摸治療犬至少一次。
第二場將兒童進行分組,分別與二位治療犬做基本互動,透過與治療犬進行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聆聽、理解、回應、打招呼至少一項的方法促進兒童的專注力。參與活動並學習輪流、等待、合作,至少一次。進行蓋、壓、印活動練習平衡和維持能力,促進精細動作的表現。家長學習等待、過程中不干預孩子,家長可先示範動輔師的指令並鼓勵兒童執行。
第三場整合前兩場的活動內容,複習每一個與治療犬的小遊戲。與治療犬打招呼、自我介紹。在活動中學會輪流、等待、合作,提升兒童專注力。家長在活動中學習等待、過程中不干預孩子,並以肯定的語言鼓勵兒童參與。兒童在家長、動輔師的協助下以合宜的動作力氣觸摸治療犬至少一次並表示情意。
成果及成效分析:
一、評估方式:
活動效益評估方式為:
(一)量化評估:於活動結束後填寫問卷, 了解家長參與整個活動量化成效。
(二)質化評估:社工於活動前了解兒童發展現況, 活動中觀察記錄兒童表現,也請家長觀察兒童表現,活動結束後一個月進行訪談,了解家長感受及持續運用親子互動技巧效益之三角檢測。
二、執行成效:
(一)兒童在活動中學習至少一項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和社交互動的方法:
問卷題項【兒童在參與本活動(前)時使用手勢表示其需求的頻率】和【兒童在參與活動(前)時有人向其打招呼,做出回應的頻率】,在前後測得知三場活動 17 位兒童皆有提升使用手勢表達需求頻率,另在後續電訪 13 組家庭回饋表示同意參與活動 17 位兒童有用手勢表達需求至少一次,以及提升回應別人的頻率。17位(100%) 兒童皆使用至少一項語言表達或非語言表達及社交互動方法達成預期效益。
(二)兒童在活動中與治療犬相處能學會聆聽、理解、回應指令和動作至少一次:
三場活動過程讓治療犬示範等待,兒童在活動過程中學習排隊輪流及遵守指令,在問卷題項 【我認為孩子今日在參與活動時,相較於平常較能遵守規範,例如:排隊】13組家庭回饋皆在普通以上,達成率100%,另題項【兒童在參與活動(前)時對於指令的遵守頻率(排隊、聽從指令)】,使用前後測問卷及家長電訪得知17位(100%)兒童皆可完成指令遵守,達成預期效益。
(三)兒童透過活動能用適當的力氣觸摸治療犬至少一次:
透過詢問家長與社工觀察【兒童在參與活動時與人互動時會拿捏力氣,例如:丟球、拍人、摸狗不會太大力】得知有17位兒童在此題項觀察結果皆落在不常出現至總是出現區間,無人勾選從未出現此選項,17位兒童能適當拿捏力氣一次以上,達成率100%的預期效益。
(四)家長透過活動習得至少一項親職互動技巧。
問卷題項【我認為今日在活動中體驗,可於活動後一同與孩子分享,增加親子互動經驗與技巧。】、【參與活動讓我學習到至少一項與孩子相處技巧】參與13組家庭皆回饋在普通至非常滿意區間達成率100% 的預期效益。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治療犬輔助方案設計可達成預期服務目標
以治療犬社交活動理念,讓兒童與治療犬互動過程增進各大發展能力,動輔師設計打招呼、聆聽、理解、回應、參與等遊戲環節,活動時請兒童輪流與等待,並執行觸摸治療犬和拿穩餵食器,促進兒童全面性發展。主責社工活動後以質化與量化評估方式檢測成效,得知兒童參與活動前後提升發展,達成預期效益。
透過量化與質化評估有100% 參與活動的家長透過活動習得至少一項親職互動技巧,家長回饋,如: 等待、觀察孩子的優點和進步、陪伴及引導孩子參與活動、轉移注意力等,故方案可助於家長習得親職互動技巧。
(二)治療犬方案有助兒童專心參與活動
滿意度問卷有 5 位家長在第三題,兒童在活動參與過程中,專注力相較於平常較高,回答普通(4位)、不滿意(1位)。專注力及聽指令表現,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擾,讓家長沒有感受到兒童的改變,但於一個月後追蹤,家長表達兒童的專注力及聽指令的能力有提升,方案辦理目標達成。
(三)治療犬方案帶給早療家庭不同的學習體驗
問卷題項【請問您對今日活動的滿意程度如何】, 100%參與活動的家長皆滿意活動,表達兒童和治療犬互動是個有趣的體驗,一起玩的過程也可以學習。
二、建議
(一)可針對兒童能力差異規劃不同流程
邀請服務個案年齡多為 3歲以下, 活動中需要隨活動流程展現各大發展能力動作,會因精神與體力無法支撐 2小時,在活動後期會出現睡意,故反思,未來可規劃符合不同年齡的場次,讓時間安排從2小時縮短為1.5小時,更契合親子的生理狀態。
(二)促進兒童發展的不同媒介
依照家長回饋得知,與受過訓練的治療犬互動,對兒童而言是很棒的體驗,動物對兒童有著莫名的吸引力,對於兒童發展能力有益處,中心未來可規劃出不同的動物體驗。
(三)社工未來規劃方案的期許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早療家長面對網路上眾多的資訊,會想要尋求更多的課程和活動安排,以幫助發展遲緩兒童進步。社工在服務過程思考設計,更多元結構化符合兒童發展的創新服務。
關鍵字:兒童發展、治療犬、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動物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