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聽損兒及其家庭跨專業團隊整合性諮詢服務
黃姵綺1、龍鈺盈2、鄭敘寧1*
1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部、2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教學研發部
服務緣起:雅文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於2018年起,向聽語專業人員及社會大眾,推廣重視輕微聽力損失所帶來的影響及介入需求等觀念,衛生福利部亦於2022年起,下修輕度聽覺功能的鑑定基準,使得家有聽力損失兒童的家長,尋求本會服務的人次攀升,且陸續發現家庭多元的服務需求,家長不僅擔心聽損兒的聽能表現,以及語言發展、學習方向、人際互動等。本會期盼盡快將服務提供給家庭,故依循著跨專業團隊運作模式,除了優化既有服務,從社工單一回覆家長問題,拓展為跨專業整合性諮詢;亦開展線上遠距諮詢方式,使部分家庭不受地域性、交通與時間的限制而獲得服務,提升整體服務的近便性以及時效性。
服務項目:在服務聽損兒及其家庭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單一專業難以滿足需求,也因為完整的早期療育服務計畫涵蓋社政、醫療、教育三個體系,故我們依這樣的架構,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跨專業團隊整合性諮詢服務」,專業團隊成員包含社工、聽力師、聽覺口語師,在孩子確診聽力損失的第一時間,藉由有系統的傳遞給家長正確聽力知識、認識聽覺輔具、聽能評估與訓練、語言發展與溝通策略、社會福利資源等資訊;同時,創造家庭間相互交流機會,促成支持網絡,以降低家長知道孩子有聽力損失時的徬徨焦慮情緒,提升其帶孩子就醫、介入輔具、安排療育之行動意願。
服務規劃設計:社工、聽力師和聽覺口語師在跨專業團隊整合性諮詢服務中各司其職,為使家長能對孩子的聽力狀況有所掌握,故先安排聽力諮詢,再銜接聽語諮詢,讓家長認識聽力損失也了解如何幫助孩子學習聽與說,藉由跨專業團隊成員的相互合作,循序漸進地為家庭提供全面性支持與服務,以下說明各專業工作內容:
【社工】
社工在跨團隊的服務中,擔任穿針引線的角色。從前端以會談、電訪等形式,蒐集聽損兒及其家庭資料、確認需求、媒合資源及心理支持,對聽損兒及其家長做整體的評估及擬訂個別化處遇計畫;到諮詢服務後,整合聽損兒、家庭、跨專業團隊的想法與建議,確認處遇方向、銜接療育計畫,社工的工作任務貫穿其中。
為了讓跨團隊成員更能掌握家庭的需求,在諮詢服務前,社工會請家長填寫諮詢前需求表單,並與聽力師及聽覺口語師陳述前端服務時家長的狀態、對於聽力損失及聽覺輔具的接受程度,以及孩子是否有特殊狀況等,商討家長主訴問題及諮詢策略。社工會依家長的需求安排實體面對面或是線上遠距諮詢方式,召集團隊成員與家長進行一個半小時的整合性諮詢服務。諮詢服務後,會整理跨專業團隊成員的建議,與家長討論未來的處遇規劃,並陪伴家長一起完成,以推進其早療服務的進程。
【聽力師】
許多家長初次接觸聽力問題,對於聽力方面的知識還在逐步了解中,聽力師在諮詢前判讀家長提供的醫院聽力檢查報告,並將歷次的檢查結果做有系統地整理,以表格清楚呈現。諮詢時,帶著家長認識聽力檢查的項目及報告中符號和數值代表的涵義,向家長說明聽力檢查項目是否完整及比對已有的結果是否一致,並與其討論後續處置的建議。此目的在於聽損兒定期回診追蹤聽力時,家長能與聽力師討論孩子的聽力狀況及聽能表現。因市面上販售的聽覺輔具琳瑯滿目,聽力師會針對聽覺輔具的選擇及合適性給予建議,減輕家長的擔憂。
【聽覺口語師】
聽力諮詢後,家長對於聽覺輔具的使用、如何觀察聽損兒聽覺輔具介入後的表現差異、有效引導聽損兒學習的策略…等,仍存有許多疑問,故聽覺口語師會依據以下面向進行諮詢:
(1) 介紹聽力損失可能對學習與生活的影響:依孩子的聽力損失程度,向家長說明在聽能、說話、語言、認知、溝通等面向可能造成學習及生活中的影響。分享聽損兒介入聽覺輔具、接受聽語課程以及家長的參與,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整體發展。
(2)發展里程碑的衛教:發展里程碑為兒童的整體發展提供了一個參考框架,聽覺口語師透過發展里程碑的討論,幫助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目前的整體發展進程,肯定符合發展的項目,針對需加強的項目給予處遇建議,同時釐清家長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期待。
(3) 提供日常聽能、語言觀察項目及親子互動策略:聽覺口語師會和家長討論如何運用家中的物品及環境,觀察孩子對於聲音的反應,或引導家長透過遊戲互動了解孩子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此外也會分享如何運用自然的生活情境,例如:吃飯、購物等,透過簡單的親子對話和有趣的遊戲,鼓勵家長活用相處時間,提升親子互動品質,陪伴孩子學習。
成果及成效分析:為推動家有聽損兒的家庭接受早期療育,本會自2018年擴增了諮詢的服務項目,以下說明服務成果:(1)服務人次:服務人次從2018年57人次,逐年遞增至2023年243人次,其中實體諮詢377人次,線上諮詢286人次,共計服務663人次。(2)服務形式的開展:從面對面諮詢,到線上遠距諮詢方式,增加服務上的彈性,提升家長使用服務的意願及便利性。(3)衛教資源分享:前期服務時,發現家長對於僅有口頭諮詢的內容理解程度不一,故跨團隊成員將相關的資料及文獻做整理,並依據不同的議題,製作成圖文易懂的衛教單張,包含聽力損失相關知能、聽語教學策略和嬰幼兒發展等不同類型,於諮詢時輔以適合的衛教單張並加以說明,使家長更能掌握諮詢的內容,對於未來處遇有明確的方向。
結論或建議:本會透過跨專業團隊的整合性諮詢服務,看見了家長在面對聽損兒成長過程中的正向改變,此模式也突破服務單一化的侷限,讓家長能夠更早、更全面地掌握孩子的需求,進而更積極地投入到療育計畫中。我們期許讓每一個家有聽損兒的家庭在跨專業團隊支持下成長,並獲得最佳的發展機會。
關鍵字:聽力損失、跨專業團隊服務模式、早期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