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Case Report of Dolphin Assisted Therapy(DA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慈濟兒童發展復健中心 陳佳惠語言治療師、洪嘉駿職能治療師
一、 序論: 2003年春季,花蓮海洋公園與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合作,將海豚融入自閉症的治療當中,因地緣之便,花蓮慈濟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有機會挑選二名自閉症 兒童共同參與。希望藉由個案、海豚與治療師的互動情境中,引起個案學習動機,將學習到的技能與語言表達類化至一般日常生活中,改善與人的互動技巧。
二、 文獻探討: Kiresuk & Sherman 在1968年所提出的Goal Attainment Scale(GAS) ,其最初應用於精神醫療單位,是研究計劃執行成效的工具,特色是將目標個別化及成果的量化,使治療師更清楚治療目標的設定與治療的成效。條件是要將行為清 楚的定義。行為的定義需要是可觀察的、可重複的,且目標可自行選定。其計分方式為五分制,由+2至-2。-2為個案目前的能力,-1為期望的最小目標,0 為期望達到的目標,+1及+2為超越期望的目標。其可應用的範圍包括復健醫療、早期療育、特殊教育等。並參考動物治療的相關文獻,了解如何將此療法介入個 案的治療當中。 自十八世紀起,英國就將寵物治療應用在精神科病患身上,在行為矯正及人格建立上,獲得了有意義的療效,在1978年大衛納坦松博士(Nathanson, D.E)在美國提出了`海豚人性治療`,發現在唐氏症,自閉症,腦性麻痺,腦傷的孩童身上獲得明顯的成效。回顧之前的研究報告,可分為理論基礎、治療方 式、治療時間、次數、測量方式及療效及來說明。
在理論基礎上面:大部 分的研究報告認為注意力、放鬆及動機是海豚療法主要改變的因素,由於這些因素的改變,使得個案在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互動上有了明顯的改善,所以行為矯 正技術是海豚療法最重要的的理論架構。但有些研究從生物醫學的角度來看,其認為海豚的超音波及極低頻的電磁波(extremely-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ELF)會對人產生神經電生理及神經化學上的改變。如增加較慢腦電波(alpha/theta)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TCH)的產生。而此二種反應皆 可能使的學習效果及互動較好。
就治療方式上大部分報告都是在進行治療 活動完後,若小朋友出現正確的反應如說出一個單字或套圈圈進棒子裡,個案即可在岸上或水裡與海豚進行直接(如觸摸、親吻、餵食或抓住海豚背鰭)或間接(如 和海豚打招呼、看海豚玩把戲)的互動。就治療時間及次數而言,平均治療時間是三十分鐘,次數平均是十六次。就測量方式而言,行為觀察是最主要的方式,不論 是家長或治療師的觀察。亦有人採心跳速率或腦電波的測量。就療效而言,大部分研究都是採較正面的態度。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會懷疑海豚療法和一般寵物療法有何 不同,在水中治療和海豚療法有何差異,及對相關研究設計的嚴謹性提出質疑。但在這篇報告中,我們不去探討這些爭議點,我們希望可提出一個治療經驗,並希望 在此中可去思考更多的問題,如實驗設計、活動進行方式等,以作為日後從事相關治療人員的參考。
三、 治療進行方式: 活動進行分成二組,每組成員有一名自閉症孩童,治療師一名(固定),海豚一隻(固定),海豚訓練師一名(不一定同人),進行時間約一個月,每禮拜一次,與 海豚互動每次半個小時。全程於花蓮海洋公園進行。活動進行時,由訓練師示範動作,治療師及家長在旁協助個案學習,並由海豚訓練師帶領海豚。活動全程在岸邊 進行,並無下水。活動內容包括有:(-)與海豚訓練師互動:向海豚訓練師自我介紹、知道海豚名字及特性,認識海豚訓練師。(二)與治療師互動:情緒表達、 遵從指令、需求表達(三)與海豚互動:指揮海豚唱歌、和海豚再見(間接)餵食、和海豚玩潑水及觸摸海豚(直接)。 四、 資料分析: 以GAS導向,為個案訂定與海豚互動及與治療師互動的各項活動目標。 A個案 與海豚互動 與治療師互動
個案B 與海豚互動 與治療師互動 *與海豚互動:
*與治療師互動: 由結果中發現下列幾點,(一)個案A在唱歌、潑水有些許進步。餵食、撫摸海豚、需求表達、當下指令遵從有明顯進步。活動中情緒表達表現不穩定。(二)個案 B在餵食表現上有些許進步。唱歌、撫摸海豚、潑水有明顯的進步。活動中情緒表達、當下指令遵從表現不穩定。需求表達則前後一樣。(三)兩者皆有進步的是餵 食、唱歌、潑水與撫摸海豚。(四)兩者皆無明顯進步的是活動中情緒表達
五、 結論 就 運用海豚來介入自閉症患者的成效而言,個案A與治療師的互動技巧有明顯改善,如在指令遵從上:個案之前的行為常無法遵從指令,而以哭鬧行為來回應他人的要 求。經過幾次活動之後,個案較能夠遵從指令並減少哭鬧的行為。及需求表達上:個案之前較無法以口語表達需求,之後則可以簡單口語表示。個案B則可能因為原 本與治療師互動能力已較佳,其結果可能有天花板效應產生,進步程度有限。但在於其適應上有較明顯的改變,如其以前無法接受濕濕的衣服及高頻率的聲音,現在 則對這些刺激反應較不會那麼激烈。 兩個個案呈現結果較一致的是,與海豚互動的技能學習上進步較快,但在與治療師互動方面,個案在活動中情緒表達方面表現並不穩定,有先進步又回到原狀況的情況發生。
六、 限制與建議 (一)限制: 1.此次療程時間及頻率較國外之平均低,可能較難延續治療內容。 2.在人際互動的表現部分,未以GAS的方式作為前測及後測,難以呈現其類化的結果。 3.由於海豚當初訓練重點並非與身心障礙者做互動,故於自閉症患者的不預期行為,亦會使海豚的反應受影響。 (二)建議 1. 日後若有機會再進行相關治療活動時,在介入的總時間及頻率尚可再調整。亦可再做介入時間長與短的效果比較。 2. 治療師應建立介入前與介入後,個案與他人互動的行為改變資料,以便追蹤療效。 3. 另外訓練師在治療活動之前,應更加熟悉自閉症的可能反應與行為,以利治療活動進行之時海豚反應的控制,進而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4.互動行為方面: (1) 如果面對的是岸上的孩子,可增加海豚的遊戲種類,才不至於只是在看海豚表演,而是有一來一往的互動,進而學習到更多的互動技巧。 (2) 因為跟海豚間多是肢體語言的互動方式,所以希望能藉由跟海豚訓練師互動來增加口語表達。因此除了海豚,其實海豚訓練師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互動對象。如果可以 跟海豚訓練師間有更多的互動默契機會,將可以更增加語言互動品質。也就是「將訓練師與海豚視為一體」,「海豚是訓練師的所有物」,所以要跟海豚的肢體互動 過程中都需要先與訓練師有口語互動。 5.固執行為方面: 由於治療次數有限,因此對於向個案B這樣的孩子而言,並不足夠使固著性有較大的改變,因此期望能夠增加治療次數,以增加其對於刺激的接受性,例如:對於聲音的反感、餵完魚後馬上洗手、觸碰冷凍的魚、衣服濕濕的感覺...等等。 6.若有機會,可針對除自閉症診斷之外的個案作訓練,可觀察其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等功能的改變。並在進行前做好個案目前學習能力的詳細紀錄。 7.目前在台灣的海生館中有海豚的並不多,當初能嘗試做海豚治療,使自閉症家庭及治療師感到意外且期待,雖然次數和獲得的期望並不多,但畢竟有機會嘗試,對參與的自閉症孩童而言,是個快樂的增強物,也是個特別的經驗,期待未來台灣也能有真正的"海豚醫師"。
參考文獻: 1. 喬絲坦‧庫內特 譯者:丁娜,發行年份: 2001-09-01 海豚的禮物. 高談文化 出版
2.Hooker,Shirley D.RN,BSN;Holbrook Freeman,Linda RN,DNS; Stewart,Pamela RN,BSN (2002) pet therapy Research:A Historical Review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Volume 17 October 2002 p17-23
3.Lukina, L. N. (1999). Influence of dolphin-assisted therapy sessions on the functional state of children with psychoneurological symptoms of diseases. Human Physiology, 25, 676-679.
4.Mcconnel, Edwina A.RN,PHD, Frcna(2002)About animal-assisted therapy[myth and facts],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Inc Volume32(3)March 2002,p76
5.Marianne Klingel (1996)The Full Circle Program, Second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olphin Assisted Therapy ,September 5-8, 1996, Cancun, Mexico
6.Nathanson, D.E. 1998. Long term effectiveness of dolphin assisted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Anthrozoos 11(1):22-32.
7.Nathanson, D.E., de Castro, D., Friend, H., & McMahon. M. 1997. Effectiveness of short-term dolphin assisted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Anthrozoos. 10(2/3):90-100.
8.Nathanson, D.E. & de Faria, S. 1993. Cognitiv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 in water with and without dolphins. Anthrozoos 6(1):17-29.
9.Nathanson, D.E. 1989. Using Atlantic bottlenose dolphins to increase cognition of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In Clinical and Abnormal Psychology, 233-242, ed. P. Lovibond and P. Wilson. North Holland: Elsevier.
10.Tracy L. Humphries, Ph.D.(2003) Effectiveness of Dolphin-Assisted Therapy as a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with Disabilities. Bridges Volume 1, Number 6, May 2003
Jia hui Chen,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ist,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of Tzu Chi General Hospital Jia Jiumm Horng, Occupational Therapist,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of Tzu Chi General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