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五屆 花蓮地區發展遲緩兒童危險因子的初步調查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Risk Factor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in Hualien
劉盈綺、梁忠詔、王貽宣、許婉茹、羅瓊惠、林怡嘉、陳佳惠、王耀毅
李欣怡、魏于鈞
Ying-Chi Liu, Chung-Chao Ling, Yi-Hsuan Wang, Wan-Ju Hsu, Chiung-Huei Lo, Hui-Chen Lin, Hui-Chen Jia, Yao-Yi Wang, Hsin-Yi Lee, Yu-Chun Wei.

花蓮慈濟兒童發展復健中心

 


 

一、 前言

近 年國人重視早期療育,其早期療育的計畫與遲緩兒童的發現,皆與了解發展遲緩兒童相關的危險因子有關。Guralnick MJ提出影響兒童發展結果的因素包括了環境或家庭因子(environment or family factor)例如家長教育程度、家庭互動方式等,另外還有兒童障礙或是生物因子(Biological factor),也就是兒童的特性、兒童氣質等( Guralnick, 2000)。King等人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危險因子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中,提出發展遲緩兒的危險因子需要同時參考兒童的生物因子及環境因子(King, 1992)。Baker等人對環境因子的研究上,顯示遲緩兒童組與非遲緩兒組的家庭社經地位及父母教育程度上有顯著差異(Baker, 2002)。To等人在2001年探討加拿大兒童其生物、社會及環境因子與學齡前兒童發展相關的研究,研究選取3歲以下兒童及其家長,測量兒童認知及動作 發展商數,其分數低於1標準差則有發展遲緩,生物因子調查包括早產(出生週數低於37週)、低體重兒(出生體重低於2500gw)、兒童性別與兒童氣質 等,社經調查(socioeconomic)包括家庭收入、家長教育程度及職業。家庭環境因子,如:夫妻互動、媽媽情緒(Material depression)、社會福利支持等。结果顯示有13.7%的兒童發展遲緩,造成發展遲緩的因子包括性別是男生、體重低於2500克、出生後有特疏照 顧、家庭低收入、媽媽教育低於高中、媽媽憂鬱等。

國內相關遲緩兒童危險因子調查研究較少,且未有研究針對花蓮地區作討論,了解地區的特性有助於相關早療專業人員對於早療計畫的規劃,尤其是對高危險因子兒童的早期發現與追蹤,因此本篇研究目的為初探花蓮地區疑似發展遲緩兒之危險因子。
 

二、 研究方法
受測者:研究選取92年1至12月到本中心接受發展評估之0-6歲兒童,且其居住地是在花蓮縣市者。

測驗工具:兒 童動作發展上,使用皮巴迪動作發展測驗(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亞伯塔嬰幼兒動作發展測驗(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等。兒童語言發展使用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畢保德詞彙測驗(PPVT-R)及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 表。兒童認知發展使用魏氏學齡前智力量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及貝萊氏嬰幼兒發展測驗第二版(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II)。

測試流程:參與評估的專業人員包括兒童物理治療師、兒童職能治 療師、兒童語言治療師、兒童心理治療師及社工師等。兒童在門診經過初篩後疑似發展遲緩則轉介到中心接受一至多項的評估。同時讓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填寫個案基 本資料表,包括兒童出生史、媽媽懷孕史、父母教育程度及家庭社經等資料。遲緩準則根據衛生署公佈發展遲緩兒童綜合報告書之操作手冊,發展表現低於正常同儕 2個標準差者。由醫師根據評估結果勾選功能性診斷類別,即將個案分為正常、發展遲緩。其分類包括認知發展遲緩、語言發展遲緩、動作發展遲緩、社會情緒發展 遲緩、非特定性發展遲緩等。

統計分析:將個案分為正常、單一項遲緩及多項(2項以上)遲緩者。以百分比呈現各變數在3組的狀況,以單維多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比較3組各變數是否有差異,事後分析以Bonferroni 分析,以雙尾檢定α=0.05具顯著差異。
 

三、 結果
參加本研究兒童有217位,經評估結果正常者有85位,單一項遲緩者有63位,二項以上遲緩者有69位,其中語言發展遲緩者有107位,動作發展遲緩者有 59位,認知發展遲緩者55位,社會情緒發展遲緩者5位、非特定性發展遲緩者12位,三組兒童的年齡無顯著差異如表(一)。三組兒童在生物因子上的結果如 表(二),在出生體重上,三組兒童有顯著差異(F=3.37, p=.036),正常與多項遲緩兒童有顯著差異(p=.04),單一與多項遲緩、正常與單一項遲緩皆無顯著差異(單一遲緩 vs. 多項遲緩, p=.17; 正常 vs.單一遲緩, p=1.0)。其他生物因子皆無差異。

在環境因子上如表(三),爸爸教育程度上,三組兒童有顯著差異(F=6.20, p=.002),單一遲緩與正常組無顯著差異(p=1.0),單一遲緩與多項遲緩組、多項遲緩與正常組皆有顯著差異(單一遲緩 vs. 多項遲緩組, p=.031; 多項遲緩vs.正常組, p=.002),在媽媽教育程度上,三組兒童有顯著差異(F=13.32, p<.001),單一遲緩與正常組無顯著差異(p=1.0),單一與多項遲緩組、多項遲緩與正常組皆有顯著差異(單一遲緩 vs. 多項遲緩組, p<.001; 多項遲緩vs.正常組, p<.001),在家庭年收入上,三組兒童有顯著差異(F=7.18, p=.001),單一遲緩與正常組無顯著差異(p=1.0),單一與多項遲緩組、多項遲緩與正常組有顯著差異(單一遲緩 vs. 多項遲緩組, p=.015; 多項遲緩vs.正常組, p=.001)。在媽媽懷孕年紀上,多項遲緩組兒童有較高比例其媽媽懷孕年齡低於20歲。在居住地上,多項遲緩組也有較高比例是居住在偏遠者。


表(一)兒童基本資料

attachments/200905/3841801586.jpg


 


表(二) 兒童之生物危險因子

attachments/200905/0656674536.jpg



表(三) 環境危險因子

attachments/200905/1197289794.jpg
*居住地偏遠指車程到中心需要1小時以上者。



四、 討論
本篇研究主要以花蓮縣市地區疑似遲緩兒童的危險因子作初步調查,疑似遲緩兒童在接受診斷測驗後,有61%的兒童有發展遲緩,在生物危險因子上,出生體重的 因子與過去研究結果一致(King,1992; To,2001),低體重兒有較多比例有遲緩兒,且容易有2項以上的遲緩。然而在出生週數上三組無差異,顯示早產兒以出生週數作為危險因子時,不易區分其 遲緩,若以體重一併考量會較合適。另外,出生後有中度以上黃膽及出生過程有缺氧的兒童所佔的比例極少,有可能是在新生兒醫療及產婦照護上的提升,減少了發 生機率及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在環境因子上,本篇研究結果也與過去的研究有類似的結果(King,1992; To,2001),父母的教育程度低於高中者及家庭收入低者,有較高的比例有發展遲緩兒,然而只在多項遲緩者與單一遲緩與正常組有達統計上的差異,單一遲 緩兒與正常組並無差異。另外,在媽媽懷孕年紀上,參加本研究的媽媽有8位低於20歲,其中7位媽媽的孩子就有2項以上的發展遲緩,可能這些媽媽皆未成年, 對於懷孕後的照護較缺乏,或是對孩子照顧知識的不足,而造成兒童多重發展問題。在居住地的探討上,以車程時間需要1小時以上的區域定為偏遠地區,並無特一 區域有較多遲緩兒之現象,但在多項遲緩組有較高比例居住在距離評估中心車程1小時以上者,有可能是住在偏遠地區的家長會因孩子問題較多時才促使其花較多時 間與金錢至評估中心評估,孩子單一問題容易忽略或是僅在當地醫療院所就醫,孩子單一問題以語言發展為最多,在花蓮南區有定期的語言治療服務提供,因此可能 影響此結果。

單一遲緩組的兒童,其生物與環境因子皆與正常組兒童無差異,以危險因子預測兒童發展時,對於單一遲緩者,尤其是語言發展遲緩者容易有錯誤。


五、結論
單一項遲緩兒童與正常兒童在環境及生理因子上無差異,然多項遲緩兒童較多有出生低體重(<2500gw),父母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低等問題。


六、參考文獻
1. To T, Cadarette SM, Liu Y. Biologic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preschool development.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2001; 27:187-200.
2. King EH, Logsdon DA, Schroeder SR.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al delay among infants and toddlers. 1992; 21: 39-52.
3. Baker BL, Blacher J, Crnic KA, Edelbrock C. Behavior problems and parenting stress in families of three-year-old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evelopmental delay. 2002; 107:433-444.
4. Guralnick MJ. Second-generation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Guralnick MJ (ed). 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1997; 3-22.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