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Fingers' Coordination of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ren 高雄縣路竹國小、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郭智玲、吳和堂
研究目的 從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1994)與許多學者的研究報告,可以瞭解早期療育是針對有發展遲緩現象的嬰幼兒提供醫療團隊評估、診斷、治療、教育、復健與社會支持之服務,目的在於經由早期療育的介入,以減輕其障礙程度或使之回歸正常。但研究者發現發展遲緩兒童的教育在現階段仍屬弱勢族群的教育,排隊等待接受療育者多,治療的師資卻相當的缺乏,在粥少僧多的情況下,導致許多發展遲緩兒童無法接受到完整的療育課程。由於第一位研究者有一個現年3歲,因早產及其他因素導致在精細動作發展方面有遲緩現象,因此深深體會到教養遲緩兒的辛苦、壓力與困境。 然而童年是無法等待的投資,因此研究者結合早期療育的資源並嘗試以親子互動方式,協助發展遲緩的孩子,以提供其在學習的黃金期上獲得最有利的幫助。此研究之前,研究者曾對其孩子之精細動作發展遲緩的部分研擬解決策略,已成功的幫助其孩子奠定由「捧」→「拿」→「堆」→「疊」的精細動作之發展,因此接下來研究者即將採用行動研究,擬定策略來增進其手指靈巧和掌指協調之精細動作能力,以達提升精細動作發展能力能靈活運用之目的。 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小胡椒餅(暱稱)現年3歲,因早產造成肺部發育不成熟,出生後立即在中重度病房裡住了十幾天,住院期間因不斷接受抗生素的施打,造成聽力有輕至中度受損,並因早產與不明之因素,造成在許多方面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在初期為翻身、坐、爬、走有遲緩現象,現在均已正常,現階段為精細動作與語言發展有遲緩現象。 二、行動研究歷程 從實際遭遇的問題中,擬定計劃、執行、修訂、反省、檢討與調整,以達協助提升其精細動作發展運用之能力之目的。研究歷程為確定問題→設立目標→擬定策略→執行策略(觀察、實驗、反省)→檢討困惑→修正策略→執行策略(觀察、實驗、反省)→檢討困惑→修正策略→策略結論。 三、協同研究人員 本研究的協同合作者包括研究者、大學教授、研究對象的外婆、父親、小表妹與早療中心的老師等。研究者平時大多與研究對象的外婆及早期療育中心的老師共同討論擬定策略的方向,再由研究者擬定策略,策略的主要執行者為研究者、研究對象的外婆與研究對象的父親,而研究對象的小表妹亦為協同合作參與者之一,最後再請早期療育的老師共同評鑑策略執行結果之成效。 四、研究時間 於2004年4月擬定研究方向,5月確定主題,7月訂定研究問題之後,於8月設計親子互動策略,從9月底開始行動研究,本研究至2004年12月初完成研究。 結果 由於此研究之前,研究者曾對其孩子之精細動作發展遲緩的部分研擬解決策略,使用彩色套杯為互動的工具,已成功的幫助其孩子奠定由「捧」→「拿」→「堆」→「疊」的精細動作之發展,為了能讓研究對象能運用其熟練的舊經驗以學習新技能,因此研究者仍選用彩色套杯為親子互動的工具。 一、示範與模仿之策略能引起注意力 研究者掌握幼兒喜歡模仿的特性,設計「示範與模仿」之策略來與研究對象進行親子互動遊戲,藉由「示範與模仿」一系列的親子互動遊戲以促進其用指尖「捏」物精細動作的掌指協調與手指靈巧度。結果發現使用「示範與模仿」的親子互動方式較容易引起研究對象的注意力,並能高度的誘發研究對象觀察、模仿與主動學習用指尖「捏」物的意願。 二、提醒之策略有助於精細動作能力之發展 研究者除了擬以「示範與模仿」親子互動策略之外,為增強研究對象操作的記憶力,還輔以「提醒」親子互動策略,來達到增進研究對象使用大拇指與食指「捏」物的精細動作發展之目的。結果發現「示範與模仿」輔以「提醒」之策略,使得原有情況大為改善,能幫助研究對象發展出「捏」物初步的的精細動作能力。 三、標記遊戲之親子互動策略能穩定手指靈巧和掌指協調精細動作之發展 而研究者為了協助研究對象能不須經提醒而能長期記住使用指尖「捏」物之精細動作,因此再次修正策略,執行「標記」遊戲之親子互動策略,並加入與研究對象年齡相當的同儕與之互動學習,更加速研究對象手指靈巧和掌指協調精細動作發展趨於穩定。 結論 歷經上述「示範」、「模仿」、「提醒」到修正後的「標記」親子互動策略之經驗,經不斷的省思與檢討後,研究者得到以下的 結論: 一、以孩子的舊經驗為基礎設計親子互動策略有助於與新經驗相連結,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皆是親子互動最好的工具,不但能促進孩子對生活的體驗,更有助於記憶能力的增進。 三、「示範」、「模仿」親子互動策略輔以「提醒」之親子互動策略,能幫助研究對象發展出「捏」物初步的精細動作能力。 四、「標記」親子互動策略能幫助研究對象穩定發展出指尖「捏」物的精細動作能力。 本研究雖只以單一個案為研究的樣本,但結果仍可發現發展遲緩的孩子和一般孩子同樣都有發展的潛能與空間,只要針對其個別的需要,設計個別的發展策略,多花一些時間耐心等待,落後的小羊仍然有趕上羊群的機會。而養育者是最懂得孩子需要的人,透過親子互動的方式,可幫助孩子發展精細動作運用的穩定度。期望本研究的策略與經驗可提供給有同樣症狀的發展遲緩兒童父母親作為教導的參考,期能使所有的發展遲緩兒童能得到適性的教育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