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 Pilot Study of Music Therapy Service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 吳佳慧、張蘭畹、何雪鳳
研究背景與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音樂治療對發展遲緩幼兒早期介入服務的成效。「音樂治療」是指合格的音樂治療師與個案使用音樂,透過設計的過程來改善及增進溝通、關係、學習、動作、表達、組織及其他相關治療目標,以因應個案生理、情緒、心智、社會、認知的需求。音樂治療的目的在於發展個案的潛能,修復個案的功能,使其達到更好的內在和外在整合,透過預防、復健或治療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文獻探討中發現(Rainey Perry, 2003;Hussey, Laing, & Layman, 2002;Register, 2001),適當的音樂治療介入(針對兒童能力及需求所設計的各式音樂活動),有助於兒童身心發展。而國內這方面的研究資料目前尚不多見,有關音樂治療在發展遲緩兒童介入的模式仍屬匱乏,本研究乃因運而生。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個案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選自苗栗市幼安教養院早期療育中心所管理的個案群,男、女童各一名。幼兒年齡在三歲至四歲之間,經當地醫療機構診斷為發展遲緩兒,轉介到早期療育中心做個別輔導。研究者首先評量幼兒的發展狀況,然後設計個別化的輔導方案,接著實施為期十週的個別輔導,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前半小時由音樂治療師設計音樂活動,後半小時為認知充實方案。實驗結束,實施後測。資料收集的時間自93年12月16日起,至94年6月30日止,採用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為評量工具,輔以家長訪談,以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比較前後測的數據,以了解該方案的實施成效。 音樂治療的實施,是由治療師透過聽、唱、律動、即興創作、樂器操弄等項目來評估個案,針對個案問題與需求訂定治療目標,並設計介入之音樂活動。執行後再評估是否達成治療目標,並與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結果相對照。 研究發現 在實驗進行過程中,根據研究者的觀察,個案女(個案男因照顧者因素中途終止參與研究)的學習動機甚高,但是持久力有限,身體較為瘦弱,容易疲倦,肢體動作協調欠佳。在音樂治療評估中發現,個案聽知覺正常,能聽辨音源種類、方位,但聽記能力稍差,無法記住三拍以上節奏或旋律。語言互動表達少,未能模仿哼唱歌曲或旋律。操作樂器時,能敲出穩定基本拍及旋律節奏,但是在左右手輪替敲奏及手眼協調表現較差。在律動方面,個案也未能模仿治療師隨音樂動作。上述的行為表徵顯示個案在聽記、溝通及動作協調方面較弱,研究者的觀察結果與個案在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的結果相符。 由於個案對樂器興趣高,音樂治療過程主要透過樂器操弄,輔以回應遊戲、唱遊、律動及音樂即興來達到治療目標,改善聽記、溝通、及動作協調能力。個案在多次鼓勵下逐漸願意仿唱,偶而出現自我創作,原本封閉的態度逐漸轉為開朗。十週治療後,在聽記能力方面,個案已能模仿敲奏四拍以內節奏及旋律,並能在歌謠中唱數一到十;在動作協調方面,個案能兩手輪替敲奏;在語言方面,個案能與治療師合唱一首完整兒歌;在社會能力方面,個案也與研究團隊的成員建立相當親和的互動。 比較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前後測的結果顯示,個案的認知(前測:發展商數75, PR=5;後測:發展商數78,PR=7)、語言(前測:發展商數78,PR=7;後測:發展商數83, PR=13)和動作(前測:發展商數68,PR=2;後測:發展商數76,PR=5)有增進的現象。 綜合研究發現,音樂治療對發展遲緩幼兒有下列幾項益處:1.情感功能:包含減低焦慮、緊張;增加安全感、挫折容忍度;體驗、辨識並表達情感,增進情緒健康;2.溝通功能:增進自我表達及創造力;3.社會功能:提升人際自覺及合作行為;4.認知功能:增長專注時間、增進短期記憶力、增進自我成就感等;5.動作功能:促進左右協調、視覺追視及視動協調能力。 結論 適當的音樂介入,特別是針對兒童能力及需求所設計的音樂活動,有助於兒童認知、感官、動作、溝通、社會、情緒等方面的發展。音樂的體驗能帶給兒童愉快、成功的經驗,有助於提高學習動機、成就感及自信心的建立。幼兒參與音樂活動涉及多重感官的運用與協調,有助於認知及動作能力的提升。透過音樂治療活動兒童也可學習與他人互動的行為,並透過音樂語言或非語言地溝通,有助於人際發展。本研究的正面結果可作為後續發展遲緩兒童介入模式的參考方向。 參考書目 吳佳慧、林芳蘭等著(民91)。音樂治療。台北:先知文化。 張乃文著(民93)。兒童音樂治療。台北:心理。 陳淑瑜著(民93)。特殊兒童音樂治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 Hussey, D.L., Laing, S.J. & Layman, D.(2002). Music Therapy Assessment for Severely Emotionally Disturbed Children: 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9(3), 164-187. Register, D. (2001). The Effect of an Early Intervention Music Curriculum on Prereading/Writing.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8(3), 239-248. Rainey Perry, M.M.(2003). Relating 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 with Severely And Multiply Disabled Children to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40(3), 227-246. Sear, W. W.(1968). Processes in Music Therapy. In E. T. Gaston (Ed.), Music in Therapy. P.33. New York: Macmillan. The Definition of Music Therapy〔On-Line〕.(2004) Available: World Federation of Music Therapy. http://www.musictherapyworl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