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Multipl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Methods on Promoting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s Language Speaking ability. 姓 名:郭智玲、吳和堂、郭建明、楊淑娟 所屬單位:高雄縣路竹國小附設幼稚園教師、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南台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所研究生 聯絡電話:07-6963072 0919-778810 、 07-7172930轉2160 0912-156210 E-MAIL:openfind33@yahoo.com.tw 、 t1665@nknucc.nknu.edu.tw (一)請填選您的論文最適合的發表方式:□口頭發表 ■海報發表 □口頭與海報 (二)您的大作屬於五大類的哪一類:■親職教育相關主題 多元親子互動對於提昇發展遲緩幼兒語言能力之影響 郭智玲、吳和堂、郭建明、楊淑娟
研究背景與目的 語言是人類對外溝通與聯絡感情的最重要媒介,第一位研究者的孩子現年4歲,因早產及其他因素導致在動作、認知和語言發展上有遲緩現象,在溝通上有明顯之困難,經由語言治療師與貝萊嬰兒發展量表第二版評估出其語言發展介於1歲1個月至1歲7個月之間,幾無口語表達,但指令可配合動作來執行。語言遲緩問題是研究者在教養其發展遲緩孩子最感到困難的部份。雖然從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1994)可以看出早期療育是針對有發展遲緩現象的嬰幼兒提供醫療團隊評估、診斷、治療、教育、復健與社會支持之服務,但國內語言治療師遍嚴重缺乏,需長期等待治療機會。 幼兒在語言發展上,雖然先天的條件很重要,但後天環境上的刺激和引導是更重要,因此主要照顧者扮演了提昇幼兒語言能力重要的角色。此研究之前,研究者曾對其子之精細動作與認知能力發展遲緩的部分研擬解決策略,已使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請見附註),因此接下來研究者即將繼續採用行動研究,擬定策略,以達提昇其子語言能力之目的,研究者也希望透過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提供給家裡有類似症狀之發展遲緩幼兒作為教導參考之依據。 研究設計與實施 在研究方式上,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以蒐集之文獻作為行動策略的依據,並經研究團隊協商後,擬定適合研究對象學習的策略與方法,再以親子互動的方式為中介的力量,幫助研究對象達成學習語言的目標。 在研究時程上,本研究歷經10個月,於2005年8月擬定研究方向,9月確定主題,10月訂定研究問題,11月設計親子互動策略,於2006年1月開始行動研究,至2006年6月底完成研究。 在行動歷程上,採「計畫→行動→觀察→反省→修正→再行動」一連串螺旋式的循環步驟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並依據研究對象的能力與表現,經研究團隊之鑑定與協商後,設計「語文」、「故事」、「扮演」與「體能」親子互動策略。 在研究分工上,第一位研究者不僅是為養育者、教育者、示範者、操作者、解說者,另外還扮演著研究者、觀察者、參與者及行動者的多重角色。本研究採協同合作模式,協同合作者各有職務分配,研究者、研究對象外婆、小舅舅與父親為策略會議成員與策略主要執行者,大學教授為執掌研究法之嚴謹與正確性者,早期療育老師則為提供諮詢、策略會議成員與策略執行最終成效的評定者,以求策略執行成效之嚴謹性。 在資料的蒐集上,在實施策略的過程中,研究者不斷的蒐集、觀察與分析資料,並經過撰寫互動過程日誌和省思札記進行反思與討論,以作為修正行動之依據。 在信效度上,資料分析的方式為透過互動過程日誌以及省思札記來進行初步的資料整理與分析。本研究亦採三角交叉檢證的三角測量法(Elliott,1991),研究者雖然自己紀錄互動過程日誌和省思札記,但卻透過與協同合作者共同省思、檢核紀錄互動過程日誌和省思札記所記載的內容,以便交叉檢證策略的不同詮釋。本研究中所有的協同合作者均能表達多元的觀點,而研究者也坦白公開可能持有的偏見和判斷的的事情,尋求協同合作者的回饋以保持研究之客觀性,以利準確的撰寫;研究者使用錄音機紀錄親子互動資料、多種方法的策略、由協同合作者做檢查、評述研究者的觀點等多面向的策略以提昇行動研究的效度;研究結果也經協同合作者以及專家共同評鑑實施成效,並由大學教授評鑑本研究是否符合行動研究的方法、程序。 結果 研究者掌握孩子喜歡遊戲的特性,設計「語文」、「故事」、「扮演」與「體能」親子互動策略,並適時給予增強(reinforcement),從平日與研究對象之親子互動過程中,以遊戲活動帶入語彙和語言的學習,在親子互動中將語言以誇張、重複及音調變化大的方式說出,並提高音調,讓說話就像歌唱般具有節奏性,使說話充滿好玩且有趣。 研究結果發現,藉由「語文」、「故事」、「扮演」與「體能」策略之一系列多元的親子互動策略遊戲,可增進研究對象的注意力與模仿說話的能力,不但誘發原本幾乎無口語與語彙的研究對象現在已能主動開口喜歡玩聲音,且發展出了部分的雙唇音與舌根音。 為了增進研究對象開口說話成功的機會與自信心,研究者再運用研究對象已有的舊經驗來發展其新經驗,因此研究者運用研究對象已經學會的聲母和韻母,嘗試將聲母和韻母結合成為簡單的語彙,經由發現問題、執行、修正策略、反省、檢討與調整的循環過程,至今研究對象已能發展出數個韻母與聲母轉換的簡易語彙,如「不好」、「好棒」、「阿嬤」等,運用多元親子互動策略已使研究對象的語言能力往前邁進一大步。 結論 語言是抽象的符號,需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發展遲緩幼兒雖有著先天的不足,但藉著後天的環境與刺激仍可彌補,只要尊重個別差異、提供適合其學習的方式,多一點時間來耐心等候,仍可見進步之成效。從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可運用親子間彼此親密與信賴感的優勢,在家也可以自己DIY,針對個別需要,設計適合自己孩子的親子互動策略,並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則可提供孩子模仿說話的機會並能引發孩子主動學習語言的動機。 註:本文之「多元親子互動對於提昇發展遲緩幼兒語言能力之影響」為研究者針對研究對象之發展遲緩做一連續性行動研究之一,本行動研究為第五階段之研究。第一階段研究為提昇發展遲緩兒童精細動作能力之親子互動策略,第二階段為提昇發展遲緩兒童精細動作運用之行動研究,第三階段為提昇發展遲緩兒童辨別大小的認知能力之行動研究,第四階段為提昇發展遲緩兒童認識形狀與顏色親子互動策略之行動研究(以上研究分別發表於2005.10.21-22.「國立台東大學2005年行動研究研討會-教與學的行動與對話」、2005.10.22-23.「第六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2005.10.29.「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05年特殊教育發展與創新學術研討會」及2005.11.19「國立台東大學九十四學年度特殊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