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九屆 藝術治療在發展遲緩兒童療育上之運用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Art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兒保育科講師
林鳳貞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在歐美國家中,藝術治療被廣泛的應用在教育與復健的領域,就如同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以及語言治療等跨專業領域一樣,藝術治療也相當適合運用在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身上。

廣義的藝術治療涵括了繪畫、音樂、舞蹈、文學等方面,均可當作治療之媒介;可以是單獨進行,也可以是團體形式。藝術治療著重的是個人的內在經驗的療癒,所以治療的過程、方式、內容和聯想顯得相當重要,兒童在治療關係中,透過藝術媒材,從事感官感覺的創造性藝術表達,藉此心象表達,反映與統整個人的發展、能力、人格、興趣、意念、潛意識與內心的情感狀態。本文中所提及針對兒童的藝術治療,指的多半是音樂與繪畫治療,在創作的過程中幫助個案情緒的表達及情感的抒發。

藝術治療之一:音樂治療
一個殘障嬰兒如同一般嬰幼兒一樣很早就對「聲音」展現出豐富的反應。早期療育的音樂治療就是運用嬰幼兒早期對「聲音」敏感的反應及他們與生俱備的生理節奏為基礎來進行的療法。音樂治療所幫助的孩童類型包括:智能、肢體、溝通、情緒、視覺、聽覺、學習等各方面障礙及自閉症、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等孩子。除提供發展遲緩兒童一個具聽覺、視覺及觸覺刺激的自然音樂環境,並搭配語言、動作及創造性的藝術活動,設計出適合不同兒童的治療課程,使兒童不僅能有效接受外界訊息,更能適時做出適當反應。

音樂治療對於接受早期療育的發展遲緩兒童而言,目標是多樣化的,每個孩子所面對的挑戰也是包羅萬象的。多數在早期療育的兒童都有以下幾個治療的目標:(1)自信自尊的建立(2)肢體運動復健(3) 語言治療及聽覺記憶訓練(4) 緩和情緒(5)改善社會與人際互動關係(6)提升認知能力。

藝術治療之二:繪畫治療
發展遲緩的兒童常因為溝通及認知能力的限制或其他生理因素而伴隨著情緒障礙、行為問題或身體的障礙。而藝術創作的多面向學習模式,如繪畫塗鴉、黏土雕塑等,能促進許多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的協調能力、視覺和觸覺的整合等。此外,潛意識的衝突被圖像化後,負面的情緒獲得宣洩,兒童們便有機會提升自我認知、增進自我認同與自我接訥。

藝術治療師在設計活動主題方面,可依據兒童的心理狀態與需求帶領特定主題,例如「我的家人」、「寵物與我」,以主題誘發兒童對特定議題的思考,或穿插、保留些時間,讓兒童進行自發性的創作。至於藝術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媒材,也分別有不同的性格、感情和使命,在與孩子互動對話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療育角色。例如:紙張的厚薄、大小、顏色深淺,可能會牽動孩子的表達能量與投入程度;各色飽滿的豆子,能帶出孩子的生命力與觀察力;沙子豐富的觸感,對情緒困擾的孩子有著奇妙的吸引力,它不僅是製作沙畫的好材料,對手部功能較弱的孩子,如腦性麻痺兒,也能輕鬆地參與創作,對自閉症這類觸覺敏感的孩子來說,更充滿感官刺激;而滑滑黏黏的手指膏對孩子的觸覺經驗也是一大挑戰;簡單而有趣的水彩噴畫,可能讓這些不善表達的孩子,盡情揮灑內在奔放的情緒。


結論
藝術治療的過程中,作品的美醜或完成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本身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東西,透過個人作品的獨特性,可以真實地反映藝術治療的過程和進展。由於透過藝術所做的非語言溝通比較不具威脅性,因此對於語言能力尚在發展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


參考資料
陳志賢(2003).藝術治療團體在兒童輔導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05,24-27
陳繼勝(2003).繪畫活動於精神科之臨床應用.護理雜誌,50(5),105-109
李玲玉(2007).運用音樂治療提升特殊幼兒注意力之成效探討.朝陽人文社會學刊,5(1),211-240
姚佳君(2005).改善兒童語言障礙之簡易音樂治療活動.國教輔導,44(6),47-51
李玲玉、詹乃穎、何函儒、鄭如晶、蘇秀娟(2005).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幼兒發展之成效探討.特殊教育學報,21,1-21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