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題目:A window of communication---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teach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姓 名:林儀婷 所屬單位:臺北市南海實驗幼稚園特教班 聯絡電話:02-23022984*15,0922918636 E-mail:ytyinglin@hotmail.com 開啟一扇溝通的窗---學前自閉兒溝通教學個案研究 林儀婷
研究背景與目的 本研究係一位特幼班教師,面對班級內重度的自閉症幼兒,為提升其溝通與社會互動能力,透過結合學前特教班之課程作息,融入溝通互動之教學原則,進行溝通教學之歷程,為期9個月,教學內容包含:圖片兌換系統、溝通手勢教學、自然情境教學法、相互注意協調能力教學等,除一對一進行遊戲教學外,結合團體遊戲進行類化與增進互動機會,由於自閉症幼兒之特質為缺乏彈性與類化能力,本研究著重情境與對象的類化安排,在與家長溝通合作部分,也提供相關教學、教養資訊,期望透過親師合作與密集介入,提升自閉症幼兒的溝通與社會互動能力,同時探討目前文獻中,有效之隨機教學、相互注意協調能力與圖片兌換系統,如何在學前特教班的環境中執行教學,以及需要作什麼樣的調整。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一位6歲重度自閉症幼兒,透過家長的同意後,進行相關教學,並以書面、拍照與錄影方式進行記錄與資料收集,家長部分協助提供家中行為記錄,並且定期與家長討論個案表現狀況,於個案轉銜至小學後終止教學,並且進行資料整理。 研究結果 研究者結合幼稚園豐富的資源與環境,透過教學設計增進個案的溝通互動能力,透過質性資料的蒐集,以及部分家長提供的資料,加上分析個案的錄影檔案,發現個案於目標領域的能力皆有所進步,個案於介入後二個月開始出現大量的仿說以及少量的主動口語,並且能夠以100%的正確率使用溝通圖卡,對於新出現的圖卡,也能馬上辨識,不但提升溝通的意圖,更加提升個案與人溝通互動的技巧,分別就:溝通能力的提升、與家長互動的歷程、教師本身的調整與省思進行探討。 一、 溝通能力的提升: 個案的溝通意圖在經過圖片兌換的教學後,明顯的提升,加入手勢的溝通,以及使用隨機教學法之原則,發現個案在不同型態的教學中,皆能保持溝通的動機與能力,並且透過溝通教學後,個案與同儕間的互動關係更佳,參與遊戲的動機更加強烈,也會嘗試與同儕或老師互動。 二、與家長互動的歷程: 研究者提供參考書單與可參加的研習,並且蒐集個案可參加之早期療育課程,給予個案母親與阿姨,發現阿姨很積極參與相關的課程與研讀書籍,並且能夠與研究者進行簡要討論,返家後對個案母親進行解釋,並協助督促個案參與早期療育課程的安排,個案阿姨在本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為增進家長相關知能,特別為個案母親與其他自閉症幼兒家長籌備4小時介紹PECS的教學分享,由研究者本身擔任課程教學者,期望透過相關概念傳達,能夠落實個案在家中的溝通教學,在與家長的會議與訪談中,確實發現,透過每日簡要的討論與悄悄話的溝通,家長願意協助觀察個案在家中的進步狀況,經由這樣的觀察,家長無形中也進行了一部份的介入教學,並且能夠熟記研究者所提醒之簡要原則,研究中後期當個案開始出現簡單語言時,個案母親特別反應,個案於家中還是不願意說話,僅願意使用手勢或是圖卡溝通,研究者將學校進行的方式對其母親說明,並且提醒數個引導的原則,例如:示範、延宕、等待個案主動展現等,個案母親表示在家願意嘗試該原則,下學期初在與個案母親開IEP會議時,母親主動告知研究者,個案在家裡也開始出現仿說,並且能夠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顯示個案理解該語句的意義,並且能夠正確的使用該語句,也能將學校所習得之溝通能力類化至其他家人身上,出現『澄清』與『爭論』的情形,對初期無口語溝通能力的個案而言,著實為很大的進步,也看出家長對於個案的付出與努力。 三、教師本身的調整與省思: 在教學者本身的教學能力提升上,以往研究者皆在小團體、個別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即使欲進行溝通互動的教學,大多數也透過預先設計好之活動內容或是熟悉之情境,本研究透過在幼稚園中的教學,並在日常生活、例行性活動中進行隨機教學,研究者發現透過遊戲以及例行性活動的進行,其實可以增進個案的溝通與互動能力(楊宗仁,2005),同時,也能建立教師本身對於教學能力的掌握。由於研究者本身曾進行相互注意協調能力的教學研究,因此針對此一能力的教學更加著墨,以往認為自閉症幼兒或兒童進行相互注意協調能力之個案需要較好的理解能力,或是較好的配合度,方能進行相關教學,透過本研究發現,在學齡前階段的幼兒,在漸進式的溝通意圖提升、溝通手勢的教學引導下,也是可以逐步引發相互注意協調能力的發展。 結論 自閉症幼兒的溝通互動能力,一直都是相關早期療育重視的一環,也為自閉症教學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透過綜合式的教學模式,融合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視覺提示、手勢教學、自然情境教學法、相互注意協調能力教學與人際關係介入的教學原則,教學者本身需熟悉相關教學原則,透過結合上述原則,運用於幼稚園的教學現場,並且透過與其他教師、家長溝通,實際能夠從多方面觀察個案在目標能力的提升,在類化教學的部分,其餘教師提供極大的協助,家長的配合度也極佳,是個案能力進步的關鍵,早期療育對於自閉症幼兒來說,是重要的,有效的教學方案或原則,需要現場老師更彈性的運用調整,方能針對不同幼兒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除了教學現場的調整外,與家長的溝通更是不能少,宋維村(2005)和楊宗仁(2005)特別都將家長列為教學者或是重要的影響者之一,顯示家長參與對於自閉症幼兒教學的成效,扮演重大角色,透過資訊的溝通與傳達,也對提升幼兒的能力有加乘的效果。 關鍵字:溝通教學、自閉症幼兒、遊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