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九屆 快樂東東上學去-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幼小銜接與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 Case Study of Kindergarten-Elementary School Transition and School Adjustment for a Child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姓  名:曾馨瑩、梁碧明
所屬單位:花蓮教育大學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
聯絡電話:0937-487536
E-mail:btst1995btst@yahoo.com.tw
快樂東東上學去-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幼小銜接與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
曾馨瑩、梁碧明


 

研究背景與目的
對特殊兒童而言,其生涯中任何一個階段的轉銜過程都是重要的,這些過程將直接與間接的影響其能否適應新環境,且是有效啟發其潛能的重要關鍵因素(魏俊華,1996)。有鑒於此,內政部與教育部於2000年時頒布「身心障礙者生涯轉銜服務整合實施方案」及「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要點」,目的為結合社政、教育、醫療、勞政等相關單位及人員,透過科際整合之專業團隊合作方式,為身心障礙者提供整體而持續性的生涯轉銜服務,並於實施要點包括資料移送之規定、各階段轉銜服務流程、轉銜會議、成效評鑑等。

對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之溝通、社交、行為三項主要特質而言,一個高結構化的環境是很重要的,因此環境、上課方式、生活作息、學習方式...等轉變都會影響高功能自閉症學生在校之適應問題,研究者基於以上觀點,運用個案研究法試圖透過觀察、調查及訪談等資料蒐集方式,旨在探討高功能自閉症兒童接受一系列的幼小轉銜服務,及其進入國小後之學校適應情形。本研究從學前巡迴輔導教師與家長提供之幼小轉銜服務之目的、內容、預期成效及面臨困境;而在學校適應部份,主要從級任導師、國小巡迴輔導教師、特教教師、家長等方面了解個案入學後之自我照顧、動作能力、溝通能力、社會情緒及學科學習等狀況。


研究方法
本研究於94年10月至97年5月完成資料搜集,資料蒐集包括觀察、訪談與量表調查等。在參與觀察部分,研究者參與個案所接受之轉銜課程,包含個別課程、團體課程及暑期國小準備班;個案進入小學後,研究者於個案一年級上學期星期一、三、四入班觀察,個案一年級下學期,研究者入班全程實習並觀察,以蒐集更完善資料。另於訪談部分,分為幼小轉銜服務提供與學校適應兩部分;轉銜服務提供訪談對象為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及家長,國小學校適應訪談對象為級任導師、國小巡迴輔導教師、國小特教教師及家長。量表調查方面,研究者閱讀幼小轉銜相關文獻,自編「幼小轉銜服務提供調查表」,填寫對象為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及家長,而學校適應量表方面,研究者選擇盧台華、鄭雪珠、史習樂、林燕玲(2003)所編制之「社會適應表現檢核表」,填寫對象為級任導師、家長。研究者透過觀察、訪談與量表之填寫,期望能更有系統與完整的蒐集資料並呈現之。


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將從幼小轉銜服務與學校適應兩部分呈現之:
一、幼小轉銜服務
(一)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及家長所提供之轉銜服務之目的在於縮短個案與一般兒童之能力差距,進而培養進入國小就讀之適應能力。
(二)學前巡迴輔導教師提供之轉銜服務內容包括個別課程、團體課程、國小準備班;家長透過相關特刊之提供、提早熟悉即將就讀學校環境、與孩子說明小學生活等,降低個案對新環境焦慮,增進適應能力。
(三)學前巡迴輔導教師與家長預期轉銜服務能達到個案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從社會適應表現檢核表得分與轉換為一般生常模,其平均為2,與智能障礙常模相較下平均約為7.6,可發現個案在適應上比一般生差,但優於智能障礙者。從多位訪談中,可發現受訪者對個案之學校適應情形給予正向的回應,故推估幼小轉銜服務對個案是有助益的。
(四)學前巡迴輔導教師提供轉銜服務時面臨困境主要是在國小準備班部分,包括普教教師招募困難、行政績效及溝通不足等;而家長在轉銜過程中並未感受到明顯困難。
(五)對於轉銜服務不足之建議部分,包括轉銜後之追蹤、國小準備班課程提供連續性與完整度、有系統的提供人際互動與口語表達課程、落實兩階段教師溝通管道、延長國小準備班之時間、落實兩階段之資料轉移等。

二、學校適應部份
(一)自我照顧:許多自理能力個案在托兒所時就已建立,因此進入小學後,並沒有太多問題。
(二)動作能力:精細動作能力表現十分優異,但於粗大動作方面較為不足,特別是在大肌肉的平衡感與協調能力均較差,然而此部分並不會影響其學校適應。
(三)溝通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相當不足,在表達時常以簡短語句或是敘述事件時有順序顛倒的情形產生,但經導師耐心指導下,已經有漸漸的進步;在非口語表達與理解能力的表現上也不盡理想,如在臉部表情或是肢體動作上的表達甚少,然偶而也會用不適當的方式表達其情緒。
(四)社會情緒:與教師互動頻率的多寡,端視個案其對環境與教師的熟悉程度;與同儕的互動上,則依據本身意願,然而因本身特質因素,與人的互動頻率較少;在常規表現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分心從事與課程無關的事情,隨年齡的增長與導師、家長和同儕的幫助下,常規表現已明顯進步;在特殊行為上,並無任何明顯的特殊行為。
(五)學科學習:個案在此領域之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同儕,然在數學應用問題理解部分較不理想。


結論
從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個案學校適應有如此優異的表現,除了其本身的能力之外,研究者也發現幼小轉銜服務提供對其學校適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國小準備班服務的提供,其最主要目的是幫助自閉症兒童及早熟悉新環境結構,使其進入類似的環境後,透過其所接受的幼小轉銜服務之經驗,類推到新的學習環境,使其面對新環境時,能縮短其適應的時間,而以最佳的狀態及最快的速度融入新團體中,故幼小轉銜服務在個案的學校適應歷程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其功效也是不容小覷的。研究歷程與結果請參考附圖。

attachments/200905/8081608326.jpg
                             幼小轉銜至學校適應時序圖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