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蘇淑紅、朱淑玲 高雄市立楠梓特殊學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研究的動機和目的 研究指出視聽覺多重障礙兒童的探索活動能力備受限制,而且大多依靠觸覺進行。因此在早期療育計畫中,觸覺訓練就顯得格外重要。但視聽多重障礙兒童的觸覺訓練並不是一味地讓其觸摸物體而已,在訓練的初期,除了著重訓練空間移動、手部主動探索和操作等運動能力之外,更必須考量如何促進形成共同注意(joint attention)、溝通行為、認知和二項學習(dyad),以便連結下一個階段的白杖定向訓練、點字學習、肢體動作(gestures)和語言訓練等。因此本療育支援服務第一階段(初期計畫)的動作、觸覺訓練以此為目的、以家長為中心進行研究。 研究方法: 壹、對象: 視聽多重障礙的K兒,自2003年2月由國立成功大學附屬醫院轉介至高雄師範大學特教中心諮商。[家庭現況]:祖父母、父母、二位弟弟。[生產過程]:1999年11月生、滿23週之雙胎早產兒(另一兒出生即死亡)、生下時體重僅620公克、至出院時已歷經長達6個月的母子分離狀況。[障礙狀況]無法進行視覺、聽覺檢查。[生活狀況]一、飲食,多以牛奶和稀飯為主,偏食的狀況非常嚴重。二、睡眠,多於半夜1、2點就寢、早上7、8點或10、11點起床。三、生活自理,多依賴他人且穿著尿布。四、可獨自步行,但多依賴他人單手或雙手引導。五、有敲頭和搖晃身體等固執行為。 貳、療育支援服務 一、時間:除寒假和一個月的暑假之外,每週約一小時的療育方法中適時加入此訓練示範(第一階段從2003年2月起至2005年8月止)。 二、方法: K兒的粗動作發展雖不及同齡兒童,但具獨立步行能力,雖然有步伐不均及墊腳尖的情形,但不影響其空間移動能力。精細動作方面,上肢沒有明顯運動系統失調問題,但因生活自理完全依賴他人,因此缺乏操作經驗(手指少有分開動作)和主動抓握之動機。因此動作、觸覺訓練的重點如下: (一) 不增加K兒的不安和恐懼:進行動作、觸覺訓練時,無論是K兒熟悉或陌生的物體,家長或筆者(以下稱共同行動者)的手一定共同參與,並且視情況逐漸減輕手 部覆蓋的力量或完全抽離。 (二)增加K兒逐步主動使用雙手之外,並增進其心肺功能和運動能力。如使用跑步機和水中運動。 (三)讓K兒習慣使用手指,並且加強手指的動作經驗及耐力。如利用黏土和彈力繩。 (四)增加「transfer of object from hand to hand」和「一手放下某物體,一手拿取另一物體」的動作和認知學習。 (五)學習物體形態、大小的分辨。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 (六)學習「某特定的東西在一定的場所(定向訓練)」。 三、紀錄和分析方法: (一)每次示範後的紀錄資料。 (二)在示範時和K兒家長相互確認K兒的反應 (三)家長所提供的K兒家庭生活點滴。 研究發現和討論 壹、出現觸覺之選好性(preference) 就如視覺選好性一般,K兒感覺是新奇物體時,探索的時間就明顯增加。由此可知,從動作、觸覺訓練中K兒的記憶和注意能力也逐漸發展。 貳、 觸覺探索和操作樣式的多樣化 隨著日常生活用品多樣化的刺激以及空間移動場所的增加,K兒的觸覺探索和操作樣式有以下的變化。 一、對於多角形物體(如積木)逐漸利用雙手(一手抓握,另一手探索)主動沿著輪廓線持續地探索,偶爾會出現拿起此物輕輕敲打頭部或口唇部位之動作。 二、訓練的初期,只要共同行動者輕輕減少手部覆蓋的力量,K兒立即將物體「粗暴地隨手一扔」,隨著訓練的增加,逐漸從「隨手一扔」改善為「縱然共同行動者抽離手部,K兒探索結束後會將物體放下」之模式。 三、在空間移動的過程中,K兒時常會主動出現回頭這個舉動,但無法確認其目為何。 四、K兒對「有加速度變化、重力變化和需要自我控制」的「無障礙坡道」展現空間移動的興趣,但對一側是牆壁,一側是欄杆的「無障礙坡道」表現鍾愛,卻對兩側都是欄杆的「無障礙坡道」極度厭惡。由此表現,似乎可看出K兒逐漸進行類化和慣化學習。 五、出現主動彎腰探索階段和探索地板的區格線之動作。雖然眼科醫生對此不置可否,卻與河野和小田(2005)的「視聽多重障礙兒童似乎有檢查上無法解釋說明的視覺活用能力」研究發現相同。 六、依物體的大小,K兒呈現抓、pincer grasp不同的操作能力。但對物體型態的分類和大小分辨等概念尚未形成。 七、K兒對不感興趣的物體、對探索行為呈現不安或不想進行學習時,會以「緊握拳頭」方式明確拒絕。這個行為的出現,促使共同行動者調整互動的模式和步調。 参、二項作用的出現 K兒對水中活動的接受度不差,經過幾次之後,會主動抓住泳圈以防止嗆水,也會主動做踢水活動或轉圈,愉悅地從事水中活動。從此可看出K兒對救生圈功能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參考書目: 廖華芳著(2004) 小兒物理治療學 禾楓書局 林翠湄和黃俊豪等譯(2002)發展心理學上下冊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