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ssistive device use of the patients with spinal dysraphism 張誌剛1,楊翠芬2 台北榮民總醫院 身障重建中心1,復健醫學部2。
研究背景與目的 脊髓發生不良(spinal dysraphism)起源於外胚層(ectoderm)、中胚層(mesoderm)及神經外胚層(neuroectoderm)的異常發展(maldevelopment),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先天缺陷。其中又以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及脂肪脊髓髓膜膨出(lipomyelomeningocele)的病患佔了最多數。隨著醫療的進步及伴隨存活率的增加,脊髓發生不良病患的長期照顧已成為重要的課題。因為神經的損傷,使得肌肉無力萎縮、感覺喪失、關節變形、活動力降低等,皆可能影響這些病患,故多數病患須使用某些輔具以矯正變形、避免皮膚損傷、增加日常生活獨立等。且因為多樣的損傷,許多人提倡以多專業門診(multidisciplinary clinic)方式照顧這些病患。我們進行以本院脊髓發生不良多專業門診為基礎的橫斷性及回溯性研究,希望能藉此瞭解我們脊髓發生不良病患的輔具使用情形及其他臨床特徵。 研究方法 從我們脊髓發生不良多專業門診的資料庫,選取診斷為脊髓脊膜膨出或脂肪脊髓髓膜膨出的病患,我們以電話訪問的方式進行此橫斷性研究並輔以病歷回顧。我們收集病患的臨床特徵如年齡、性別、神經損傷部位、骨關節變形、輔具使用等。同時對輔具使用與其他臨床特徵進行Spearman's相關性分析(Spearman's correlation)。 研究發現 共有78位病患完成電話訪問及病歷回顧,男性45位,女性33位,平均年齡約15歲。共有41(52.6%)位病患使用輔具;19(24.4%)位病患使用輪椅,33(42.3%)位病患使用下肢支架,12(15.4%)位病患使用步行輔助器;手推輪椅、踝足支架及助行器是上述分類中最常被使用的輔具。輔具使用與否與病患年齡、性別無關,與神經損傷部位相關(相關係數為0.614),也就是說,神經損傷愈嚴重,病患愈有可能使用輔具;此外,神經損傷部位亦與輪椅使用、下肢支架使用、步行輔助器使用、需要額外輔具相關,其相關係數分別為0.538、0.431、0.294、0.457。當我們分類輔具從簡單至進階(如電動輪椅比手推輪椅進階),發現神經損傷愈嚴重,病患使用較進階的輪椅、下肢支架、步行輔助器,其相關係數分別為0.535、0.464、0.299。另外,輔具使用同時與脊柱側彎、足部變形、髖部變形等骨關節病變相關,其相關係數分別為0.538、0.624、0.343。在所有使用輔具的41位病患中,有20(48.8%)位曾經發生因使用輔具產生的併發症,最常見的是皮膚破損、疼痛及跌倒。 結論 在此研究中,我們發現多種輔具使用與否與神經損傷部位息息相關,輔具的種類(簡單或進階),亦與神經損傷部位相關。輔具使用同時與各種骨關節病變相關。我們發現約有一半的輔具使用者曾經發生過相關的併發症,這是需要儘速處理的問題。我們希望此研究可幫忙對脊髓發生不良病患的輔具使用情形有初步瞭解,冀望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研究輔具使用或設計的合理性,希望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最終希望增加病患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