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九屆 以停止信號任務探討注意力缺損過動兒童抑制控制能力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Inhibitory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Study of the Stop-Signal Task
蔡昕原、沈宜璇
高雄縣鳳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行為科學與職能治療學組


 

研究背景與目的
一般認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兒童(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有注意力問題; 注意力不良亞型有比較多的選擇性注意力問題,在訊息處理過程上較緩慢、較不正確;而複合亞型在集中性注意力、持續表現方面比較不好(Barkley, 1997a; Barkley, 1997b)。ADHD兒童很多話、常大聲嚷嚷和製造很多噪音,從另一個觀點,這些或許也反映了其行為抑制控制缺失的表現(Barkley, 1997a; Barkley, 1997b)。

為了要找出ADHD認知缺陷的核心問題,許多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近年來已經把焦點由注意力不良漸漸轉移到抑制控制缺失(Nigg, 2001)。在實驗室任務中,要測出個人抑制控制的表現,需要在刺激反應之間設計衝突(conflict)的情境。這些反應要在先前事件或在任務中已經有增強的經歷。所以任務的成分需具備下列三項條件,1.占優勢的反應需要被抑制,2.有足夠的衝突情境,3.反應信號與停止信號的時間間隔(interval)非常相近(Barkley, 1997a)。在實驗操作上,量測抑制能力的任務需有具備上述說明的條件。停止信號任務中是量測令受試者抑制由反應信號引起的動作反應,因此停止信號任務(stop signal task)含有許多的抑制成分在反應相關的過程上,(Kok, Ramautar, De Ruiter, Band, &Ridderinkhof, 2004 )。因為停止信號任務能有效的測量反應抑制(response inhibition)過程(Logan & Cowan, 1984; Nigg, 2001; Kok et al., 2004),故本研究以視覺停止信號任務來探討ADHD兒童和正常兒童的反應抑制控制能力,由兩組兒童執行停止信號任務的行為表現,進一步比較其間之差異。



研究方法
以停止信號任務測驗(包含區辨試驗和停止信號測驗),來比較ADHD兒童和正常組兒童兩組受試兒童所得到的行為資料,有1.區辨試驗的平均反應時間,2.區辨試驗的遺漏錯誤率,3.區辨試驗的選擇錯誤率,4.區辨試驗的選擇正確率,5.抑制機率,6.停止信號反應時間,7.斜率。以這幾項行為資料來探討抑制表現的差異。



研究發現
完成受測的兒童共30位(15位ADHD組,15位正常組),其中注意力不良亞型兒童4位、過動-衝動亞型兒童2位和複合亞型兒童9位。所有受試兒童均為男性,其慣用手均為右手,年齡介於6至10歲之間。兩組受試兒童在年齡的比較統計上未達顯著差異(t=-0.16,p=0.88),在智商的比較上也未達顯著差異(t=0.96,p=0.34)。兩組受試兒童在中文版SNAP-Ⅳ量表的注意分量表的比較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t=-6.97,p<0.001);過動分量表的比較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t=-6.60,p<0.001)。在干擾行為量表的注意分量表的比較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t=-6.59,p<0.001);過動分量表的比較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t=-6.27,p<0.001)。問題行為篩選量表的注意分量表的比較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t=-7.51,p<0.001);過動分量表的比較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t=-8.48,p<0.001)。兩組受試兒童間的量表分數均達顯著差異,由此可知兩組受試兒童的組別屬性很明確。

兩組兒童在停止信號任務測驗的行為資料比較。在平均反應時間上,ADHD組(572.51毫秒)和正常組(585.43毫秒)未達差異(p=0.74)。遺漏錯誤率上,ADHD組(17﹪)和正常組(11﹪)達顯著差異(p=0.01)。選擇錯誤率上,ADHD組(24﹪)和正常組(10﹪)達顯著差異(p<0.001)。選擇正確率上,ADHD組(54﹪)和正常組(78﹪)達顯著差異(p<0.001)。抑制機率上,ADHD組(30﹪)和正常組(42﹪)達顯著差異(p=0.03)。停止信號反應時間上,ADHD組(528.86毫秒)和正常組(421.80毫秒)達顯著差異(p=0.02)。ADHD組的斜率(0.27)和正常組的斜率(0.53)達顯著差異(p=0.03)。



結論
ADHD組兒童和正常組兒童在執行停止信號任務時,可以藉由任務得到的行為資料,來比較兩組受試兒童的表現差異,由行為資料的差異中,再來觀察ADHD組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是否有缺失。由研究結果可以得知,ADHD組兒童在遺漏錯誤率、選擇錯誤率都明顯比控制組兒童高;在選擇正確率、抑制機率,和斜率都明顯比控制組兒童低;在停止信號反應時間明顯比控制組兒童長。由此顯示ADHD組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是有缺失的。


參考文獻
Barkley, R. A. (1997a). ADHD and the Nature of Self-Control. (chape.1-4, pp. 1-82). New York: Guilford.
Barkley, R. A. (1997b). Behavioral inhibition, sustained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constructing a unifying theory of ADH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1(1), 65-94.
Kok, A., Ramautar, J. R., De Ruiter, M. B., Band, G. P., & Ridderinkhof, K. R. (2004). ERP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stopping in a stop-signal task. Psychophysiology, 41(1), 9-20.
Logan, G. D., & Cowan, W. B.(1984). On the ability to inhibit thought and action: A theory of an act of control. Psychological Review, 91(3), 295-327.
Nigg, J. T. (2001). Is ADHD a disinhibitory disord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7(5), 571-598.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